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1期   作者:毛敏鸣
[导读] 随着新课改如火如荼地推广,教学新改革方法层出不穷,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获得广大教师的认同。
        毛敏鸣
        江苏省宜兴市张渚小学 214231
        摘要:随着新课改如火如荼地推广,教学新改革方法层出不穷,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获得广大教师的认同。现如今,情境教学已被小学语文学科教师广泛应用于实践教学中。那么,如何使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已成为现代教师当前面对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在文中对于情境教学在小学中学段语文课堂中有效应用策略进行了简要地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法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语文课程中的听说读写是生活的必要技能,在学生未来学习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时期的语文教育不但要完成知识技能的传播,更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现阶段教学实践来看,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创设情境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古人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富有哲理的教育理念一直传承至今,已被广大师生广泛认同和应用。但是,在教育改革的环境下,笔者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与其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塘”。授之以“鱼塘”,指的就是创建教学情境法。笔者时常问学生:“大家说学习知识究竟是为什么呢?”学生总是齐声回答:“用”。的确,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知识的本质需要。新课标主张建立学生解决问题的应用意识,因为生活是知识的源头,知识最终又要回到生活。可见,“用”是现代教育学以致用的迫切要求。可是,道理虽然明了,但部分教师还是使“学”与“用”相脱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这一问题,我们迫切地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学”和“用”的链接,改变传统教学的死读书,促进他们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中去解决现实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教学可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因此,创设情境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赋予生活气息
        依据教学与生活的建构来创设特定的生活化情境,它是现代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能够使学生自主投入到教学中,充分调动其积极自主性,引导他们基于学习语言知识,对相关的生活事物进行深入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故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即依据教学内容,优化语文生活化教学法,丰富语文课堂形式,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导入相适宜的生活情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
        例如,讲解诗词时,在鉴赏阅读环节,教师不能够仅局限课本,而是与生活相融合,将诗词学习扩展至生活中。如在教授《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在赏析诗词基础上充分领略自然美景,课下,笔者为学生精心安排了以“雨”为主题的写作任务,鼓励他们结合对雨的观察、了解和认识,描述雨后的景象。学生通过回顾景象,以真情实感倾注于笔尖,抒发了对雨不同的体验与情感,展现自己的出色的文笔。
        2.创设体验情境,增强协作能力
        在教育改革倡导下,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决不是照本宣科地灌输,也不是机械地改造,真正的教育必须从以学生发展内在需要出发,与他们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师生、生生能够和谐交流、相互协作,共同探究与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语文学科属于人文性强的课程,理应更加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采用创设体验情境,可以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给予他们充分发挥创造力的机会。
        例如:以教授《赵州桥》一课为例,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能否让赵州桥变得更加壮观、美丽而坚固。待下堂课展示环节,笔者看到学生设计的“五花八门”的“桥”都搬上课堂。学生富于热情地发表着自己的不同的看法,犹如一个个小设计师。

这堂“桥”展示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科学合理处理问题的意识,而且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创设情景意境,营造诗词氛围
        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采用多样性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尤其是创设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了诗词中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体悟诗词的思想情感。具体来说,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古诗词的情境。古诗歌往往具有鲜明性和韵律性,其自身的节奏感使学生朗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以分层次引导学生阅读古诗词,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走进诗词的情境中,身临其境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另外,教学可以通过歌唱形式开展,从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深切地感受诗词的场景。
        例如:以学习《望洞庭》一课为例,为了增强诗歌的感染力,笔者利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技术以轻音乐伴奏播放了该诗歌,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有些学生不喜欢诗歌的这种吟唱或是朗读方式,笔者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他们创新诗词的曲调,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转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该环节,笔者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学习资源,引导他们创作诗词曲调,对于内向、羞于发言的学生,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而对于踊跃发言的学生,笔者给予及时正面的肯定,达到了很好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出来,有助于培养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
        4.创建观察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语文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新要求,倡导传授学生文化知识及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创新能力。故而,语文教师在创设情境化教学时,要综合考虑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可以通过创建观察情境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意识。此外,歌德曾说,“思考比了解更有意思,但是都比不上观察。”我们从中得到启示,这将知识获取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思考-观察。第一层次——“了解”,即偏重于灌输教学方式,也是教育的最低层级;第二层次——“思考”,即带有个人的独断、主观色彩;而第三层次——“观察”,即“观看与倾听等感知行为,“察”包含了观察、辨析与思考。笔者认为第三层次比前两者的优越性在于不以人的主观经验为主导,而是基于全面了解认识之上进行深入地探究与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有意识地创设观察情境,就是促进其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分析,最终探寻到新知识。
        例如:以《昆虫备忘录》一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对昆虫的“复眼”产生了浓郁的兴趣,为此,笔者抓住这个兴趣特点,充分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究力。于是,笔者与科学老师课下交流,希望他能专门为学生上堂“神奇的复眼”探索课,学生通过这堂科学课了解到复眼进化的相关知识,满足了求知愿望。上语文课时,因为预先引导学生查阅和收集资料,并点拨他们进行了观察、探究,待第二天作文汇报时,学生都兴趣盎然。有的学生发现兔子眼睛长在两侧,是为方便它们见到敌人逃跑;有的学生发现苍蝇和蜻蜓都有很多复眼,总共有几千只复眼,因此当靠近它们时,就会很快被发现;甚至还有学生会到室外抓昆虫,用放大镜观察其眼睛外形、了解它们眼睛的内部结构等。此外,笔者利用多媒体PPT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老鹰眼睛的科普纪录片,让他们了解老鹰为什么能从高空准确地捕捉到小动物。学生都颇有兴致地观看,对有关老鹰眼睛的知识越来越深厚。
        综上所述,创设情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应用较多的教学形式。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来设计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走入设定的教学活动中,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其情感体验,会收获预想的教学成效。如今,在新课改大环境下,情境创设的教学手段需迎合现代教育的要求,不断进行创新性的改良,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罗玉蓉.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运用[J]. 发展, 2010, 000(011)
        [2]丁丽.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5(4)
        [3]吴金蕊.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探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