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的措施解析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1期   作者:赵志兰
[导读] 孔子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在中国古代,诗人以诗言志,以诗传情,以诗见证美,深入阅读古诗词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品位。
        赵志兰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城南初级中学 047300
        摘要:孔子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在中国古代,诗人以诗言志,以诗传情,以诗见证美,深入阅读古诗词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品位。深入阅读这些蕴含着精神力量与审美情感的诗词,可以让学生在感受作者人格魅力的同时逐步生成良好的审美能力,进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品味、体会、思考与欣赏诗词作品,这对于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
        引言
        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视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能够促进智育和德育的发展,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十分有必要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所编入的古诗词,以其精练而传神的笔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或色彩鲜明、意蕴深邃,或生意盎然、充满生机,或激烈悲壮、苍茫荒凉的种种画面。通过对画面的文字渲染、创设了特殊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流露出诗人词人的真挚情感。使古诗词中的情境之美与情感之美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达到特殊的审美效果。
        1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作用
        1.1有利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文学教育是一种美育,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通过文字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脍炙人口的诗词,为人们喜闻乐见,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也非常适宜。学习诗词名篇,体味作品中反应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诗歌意境的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比如,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人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千年之后,仍能令我们激扬奋发;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自然能体会到苏轼那恢宏的气势。古诗词中的语言精练,一个字表达出无数意境,无数情感。
        1.2利于人格的健全与完善
        朱光潜先生说:“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和空间中执著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复现,虽复现而不落于陈腐,因为它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中学生的年龄阶段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教育应重视中学生这一特殊关键时期。语文教育与人格教育有着天然的血亲关系,而古典诗词是中国历代文人的成长史,发展史,心灵史。整个古典诗词反应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理发展史,呈现出古代文人墨客独特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文情感因素影响着一代代人。
        2初中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的措施解析
        2.1在诵读中品味
        古诗词学习的第一步应当是诵读,不管教学模式如何变革,品味古诗词的关键环节必然是诵读,这一点不会改变。古诗词与其他文体的不同之处,首先就在于它富有韵律美,讲究平仄交错,诵读起来抑扬顿挫。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诵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细细品味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意境和韵味,从而感知作者的心境。显然,这有助于学生领悟和理解古诗词的内涵。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很多古诗词作品通过诵读就能体会到诗人心中的风景,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通过“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的诵读,能够让人感受到空旷清新之美。

再比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李白《子夜吴歌》中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诗人都只用了寥寥十个字,便将一幅完整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这其中有壮丽,也有恬淡,用词之精妙令人回味。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就能够很好地体会诗人面对眼前之景时的心境。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古诗词在初读时会让人感到困惑,但反复诵读、细细品味之后,便能够体会作者的心境。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时,需要注意作品的语言特点,比如《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了山西村花团锦簇、山环水绕、春光无限的美景,学生在学习中应当借助诵读,明确诗句背后隐含的哲学意味,体会其所表达的人生变化发展中的规律性。只有领悟到这一层,才能明白诗人当时的所思所想。诵读是领略诗词之美的最好方式,哪怕是最基本的诵读,甚至是带有囫囵吞枣性质的诵读,都能够让学生有所收益。在诵读中,教师要注重厚积薄发,注重在量变中求质变,注重反复诵读中的忽有所悟。或许学生在诵读了一遍、两遍之后难以有所发现,但是只要达到一定的数量积累,就一定能够领略诗词之美。读,永远是古诗词学习最基本的方式,对于初中生而言,读也是他们吸收信息的最基本的方式,将这种方式运用在古诗词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以最简单的方式获得古诗词的信息,而这是审美教学的基础。很多学生都反映,一些古诗词读着读着就读出韵味来了,所以教师不可为了追求教学形式的花哨而忽视了这一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当然,诵读也不是简单的、没有感情的读,它应该是带有感情的、审美的,是将自己的感情与具体作品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读才可以奠定审美基础。
        2.2在内涵中思考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通常不只是单纯地描绘所见所闻,它们更多地寄托了诗人的所思所想,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来挖掘诗词作品中隐藏的内涵。针对这一点,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古诗词时,不能只停留在诗词表面,而应对诗词中的内涵美、人性美进行深度探索,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有极大帮助。例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在写该诗时,门外正是风雨交加,他的茅草屋还在漏水,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通常会抱怨,而杜甫身在此等恶劣处境之中,不仅没有自怨自叹,反倒担心天下还有许多与自己一般的可怜人正在遭受苦难,于是希望能有千万间房屋来遮蔽温暖天下寒士,那么自己即便是冻死也值得。杜甫通过这首作品,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伟大情怀展现了出来。这样教学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真善美追求,更能让学生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理想,促进学生境界的升华。解读古诗词离不开对其中内涵的领略,而要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有时候就必须字斟句酌。古人在写诗的时候追求一字千金,现代初中生学习古诗词,就要想方设法去理解字句后隐藏的内涵,同时在解析内涵的过程中对古诗词的整体意境与细节进行思考,这样的思考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走上一个更高的层次。事实上,很多学生对古诗词之美的领悟,正是在这样一步步深入的过程中实现的。
        结语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必须扬长避短,融入新课标主动探究的理论,不断探究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诗词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通过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感性的文字,从中体会诗人的善良和博大的胸襟,感受到人的一生不论遇到何种坎坷,都要勇敢乐观地生活。
        参考文献:
        [1]谢丽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5(5).
        [2]刘翠甜.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措施分析[J].课外语文,2019(34).
        [3]赵颖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微[J].语文教学通讯,2014(6D).
        [4]朱晓容.浅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培养[J].考试周刊,2019(53).
        [5]陈凤娟.浅谈古诗词的审美教学[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6(7).
        [6]刘苏民.论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J].陕西教育(教学),2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