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实验中学 4352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物理已成为初中学生的主要学习科目,并致力于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大力培养。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需让他们先掌握科学知识及方法,这样也有利于科学精神的形成。对于科学而言,科学精神是其价值,而物理教学是科学教育的一部分,涵盖科学精神的物理教学不仅突出了物理教学的人文色彩,同时也具有极强的理性价值。由于初中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启蒙阶段,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围绕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可以促进我国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及效率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科学精神;培养
引言:随着新课改政策的落实,其中强调了教师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大力的培养,在此背景下,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随着教育的不断革新,物理教学不仅转变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满足了新世代发展的需求。
一、科学精神概述
所谓科学精神,即是通过长期科学实践形成的共同信念及价值标准,科学精神更是一种全面贯彻科学活动的一种精神状态及思维模式。对于科学,人们要进行逻辑性认识,通过实践进而掌握其中的真理。我国之所以全面研究科学,其目的在于为人类进行服务,为了促进社会及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在研究科学的过程中,我国学者需具备创新、质疑精神;批判求异精神以及团结合作和继承精神。通过研究科学,人们的价值可以得到发挥,同时还可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不论是对国家的发展还是人类文明的进步,都具有极大的贡献[1]。
二、科学精神教学要求
在我国传统的科学教学中,因为受到社会及历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是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至于科学知识的变化及形成,他们并没有进行重视,而科学知识具备的价值也无法得到全面的发挥。在此背景下,学生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探索受到了很大的束缚,对于科学,学生只将其视为知识进行学习,而科学精神则被扼杀,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我国科学创造力的发展。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学生而言,他们并不具备极强的创新能力及合作精神,价值观的迷失以及以自我为中心正反映出我国教育对科学精神的缺乏。随着物理教学标准的落实,其中强调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及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不论是对问题的分析还是解决都要借助科学知识及体系。
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可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这样他们也愿意参与科学相关的实践活动,并形成运用科学技术的意识。通过全面开展科学精神教学,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可以得到激发,在了解自然的过程中他们也能获得成就感,这样他们也能养成自主思考、敢于创新的学习态度。
三、借助课程资源极大对学生科学精神的教学力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课程教材是教师对学生科学教学的主要资源。在科学教学期间,不论是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还是积累,其中都蕴含着科学精神及价值,同时也渗透着对学生科学方法的培养。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具有直观性,且他们的心理可塑性较强,所以教师除了要利用课本教材进行教学外,还要对教材中具备的科学精神进行充分的挖掘,之后结合学生的年纪特点将其全面渗透到物理教学之中。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他们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在开展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借助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行阐述,比如人类从茹毛饮血时代发展到如今的会用火及工具时代;又或者是蒸汽机的发明迎来了工业革命等,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不仅可对科学产生崇尚的心理,同时还能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利用实验渗透科学精神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极为关键的,通过实验学生能透过事物现象看到本质,同时还能合理操控实验进而探索出正确的结论,而这也是人类科学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可以得到培养,同时还能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而科学精神也会得到全面的渗透。此外,大多数的物理知识都来源于生活。物理教学概念的形成以及数学方法的运用都是借助科学知识及方法对大自然进行的一种解释,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形成科学知识并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这样他们也能不断完善自己并发挥自我价值,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有利于他们形成为社会服务并造福于人类的能力[2]。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的不断革新,其也为社会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科学精神进行大力的培养,只有这样,社会的发展需求才能得到满足。通过对物理教学蕴含的科学精神进行大力的挖掘,其不仅具备极强的人文色彩,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也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通过发展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中华民族的科学素质也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小峰.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策略[J].空中美语,2020,(2):700.
[2]尤建才.初中物理物理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文存阅刊,2020,(2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