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华
河南省上蔡县朱里镇霍庄小学 463800
【摘要】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一个好的切入,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够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语文教师要选准阅读的切入点。在设计阅读切入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突出“语文味”; 区分切入点与新课导入的区别,明确切入点的内涵;着眼阅读教学的学段目标,树立“梯度”意识;实行单元整体教学,树立“整体”意识;区分文体,树立“文体”意识。
【关键词】 阅读教学;效率;研究
正文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也是小学语文教师比较困惑的教学活动。不同的教师,阅读教学的方法不一样。有的阅读课效率低下,语文教师不知道如何开展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时总是抓不住重点。我们在听名家的语文阅读课时,总能发现名家的“切入”非常巧妙。一个好的切入,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够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反之,不恰当的切入是在绕圈子,绕了很大的圈子,还有绕到正题上,也没有绕到关键之处。老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累。徒劳而无功,学生抱怨老师生气。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找准“切入点”呢?我们经过研究,提出如下观点。
一、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突出“语文味”。虽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但是在编写教育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时已经把语文核心素养渗透到小学语文新教材里了。因此我们还是要认真研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论。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初心”,是语文教学的宗旨。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引自《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条“语言建构与运用”,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课程性质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一最根本的任务。这也是语文独立分科,成为一门课程的本质原因。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一点,就可能把语文课上成为思想政治课或者自然科学课。我们学习课文,不仅要明白课文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习课文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写的。我们要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让学生学会熟练地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第二点是“思维发展与提升”。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学生理解文章、概括文章内容、分析文章、评价文章中的人物等,都离不开思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里提到“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思维的影响”,还在课程目标里提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温儒敏学生说:“学生通过学习语言的运用,能够获得几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另外,还有思维品质的提升,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引自温儒敏在教育部新教材培训会上的讲话稿《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发表于《语文建设》2019年第8、9期)第三点是“审美鉴赏与创造”。我们的语文阅读也是一种审美活动,我们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第四点是“文化传承与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后面三个方面是在第一点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为基础的。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定要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宗旨。当然,具体到每一课每一课阅读环节,可以会突出四个维度中的某一方面。
不忘“语文核心素养”之初心,我们的阅读教学就会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语文课才具有“语文味”。
二、区分切入点与新课导入的区别,把握切入点的内涵。导语是新课的引子,就是一节语文课的开场白,其目的是吸引学生,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上。就好像是一首歌曲的前奏一样,是一个铺垫,有先声夺人的作用。而阅读切入点是学生阅读文本的突破口。就像是庖丁解牛如何切入一样。当然庖丁解牛是分解动物,我们是在分析文章,这是两码事。再打个比方,一篇文章就像一个阵,而切入就是从从哪个门里入阵。切入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能否破阵。破阵的入口找对了,就能够快捷地破阵。否则,就会失败。对一篇文章来说也是这样。如果我们能够从一个好的切入点开始赏析,我们就会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课文中的疑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着眼阅读教学的学段目标,树立“梯度”意识。我们在组织阅读教学时,对新课标规定的学段目标要心中有数。我们教的是哪个学段,我们的阅读目标就要按照新课标要求的相应学段目标来设计。我们的阅读切入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段目标。例如同样是古诗词阅读教学,小学三个学段的阅读目标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设计阅读目标与切入点时要有“梯度意识”。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的学习目标是由低到高逐步升高的。我们设计的学习目标不能过高,过高了学生接受不了,学生会感到非常难,甚至一头雾水。过低了,学生会没有兴趣,学生会觉得太“小儿科”了。只有恰当的学习目标才能够适合学生。
四、实行单元整体教学,树立“整体”意识。教育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采取双线组元的结构,一个单元是一个教学单位。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人文主题,还有具体的语文要素。尤其是在单元导语出现的语文要素,是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抓手”或者教学重点。我们的阅读教学就要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来开展。在精读课上,老师进行示范,老师讲的比较详细。在精读课老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而在略读课上,学生要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精读课上老师教给学生一个“一”,略读课上学生要举一反三。在交流平台里。学生还要交流本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在单元习作里,有可能会让学生模仿本单元的某些写法来写作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对单元教学要有一个整体的计划。精读课、略读课各自承担的教学任务是什么。我们设计的每一课的阅读切入角度,是为了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
五、区分文体,树立“文体”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文体不同,阅读策略不同,阅读的切入也不同。如果我们在考虑阅读切入时,根据文体来切入,那么我们就“号对了脉”。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了不同文体的阅读策略。例如在第二学段,对于叙述性作品,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复述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对于优秀诗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由此,我们可以对叙事作品与诗文的阅读策略进行比较,叙述性作品扣住了叙的什么事和事件中人物命运以及语言来赏析。而对于诗文则要通过诵读和想象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在第三学段,则明确提出了不同文体的不同阅读目标。例如对于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也就是说要指导说明文说明了什么内容,还要了解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新课标还对叙述性作品、诗歌、非连续性文本、古诗文的阅读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在中年级和高年级开展阅读教学时,首先要判断所学课文的文体,然后在设计阅读切入时考虑其文体特征,再巧妙的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切入。
参考文献
1.2011 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 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矿区第二小学的王春颖在《才智》发表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的研究》。
3. 江苏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的张洪梅在《小学教学参考》发表文章《选准文章切入点 提高阅读有效性》。
此文系2020年度上蔡县基础教育教研室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课题批准号:SCXKT20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