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促进乡镇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1期   作者:莫柳燕
[导读] 现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科研促教、强师、兴校逐渐得到有效落实
        莫柳燕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白圩镇中心学校    530507
        摘要:现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科研促教、强师、兴校逐渐得到有效落实,当下,人们日渐重视教育叙事,其能够强化理论、实践之间的联系,与教师工作与教育改革实践更加贴近,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本文基于浅谈促进乡镇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展开论述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镇教师;专业成长;策略
引言:
        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对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基础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奠基工程,被赋予新的使命。公平而有质量是新时代基础教育的鲜明主题,教师作为第一资源被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名师的重要性尤为凸显。
一、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现状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教学或工作中,经由参与各种活动及反省思考的过程,在专业知识、技能及态度上达到符合教师专业的标准,并能有效地执行教学工作,正确合理做出专业判断,最终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来达成教育教学的目标。为了深入了解和分析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现状,本研究将先从教师的学历教育与职前准备状况着手,再对在职培训情况进行梳理。自1994年开始施行的《教师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即要取得不同学龄任教资格应当具备相应学历。随着教师事业的迅猛发展及大众对“上好学”的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现有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首先,教师资格要求的学历门槛相对偏低。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995年我国普通本专科招生是92.6万人,但在2017年仅普通本科招生就达到了410.8万人。为此国家应修订有关法律,制定符合当下实际的教师准入学历标准。其次,教育教学能力面试效度不够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旨在考查申请人是否具备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但在“国考”实践中,申请者主要是参与纸笔考试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面试。虽然该考试能从学科知识层面筛选出优胜者,但面试中的“试讲”环节仅要求准考者向考官模拟上课10分钟,与真实课堂师生互动存在很大差异,很难有效考查面试者的实际教学能力。除此之外,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仅通过纸笔考试相关知识不能真实反映申请者为人,评价的预测效度难以保证。
二、深入研究,促进成长
        教育叙事研究需立足于教育叙事。但叙事作为研究的重要教育叙事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载体,并不是研究的全部。它旨在更好地叙事理解、研究实际和记录叙述故事,在教师自我教育、生活与实践的反思中培养其专业精神,在日常教学情境中帮助师生更好地交流。叙事研究的主旨是在叙事中充分地思考、追问故事,对故事背后的深刻涵义进行主动探究,更好地诠释意义。同时,教育叙事研究并不是对教师教育故事的简单描述与分析,而是需要对背后的教学思想、活动所蕴藏的意义进行深入探究。在研究探索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分析自身专业成长的因素。这有助于其专业成长方向的进一步明确,且与教师自身的思维方式更相符。
三、制订成长计划,引领主动发展
        教师发展主要依赖于内在自我提升的思想主动与行动自觉,但外因的推动同样重要。学校管理者必须通过有效的组织引领与行为推动,让教师找到新的发展方向与目标。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都在通过引导学校制订三年(或五年)主动发展规划,让学校寻找发展的新目标、新方向。其实这种方式,也可以迁移或运用到教师发展中来。对于教师而言,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职业性质的认同,一般都会有一些成长期待与奋斗目标。正如人民教育家于漪年轻时一样,也曾拥有“树中华老师魂,立民族教育根”的奋斗目标,也曾知晓“我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的教育重任。

但天长日久地忙于日常教育教学事务,难免会渐渐迷失、失去奋斗的方向与动力。学校通过引领教师制订个人成长计划,让他们再一次反思与寻找自己可以达成的新的生长点,不仅能逐步消除“职业倦怠感”,更能形成与学校一起发展的共同愿景,走向专业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制订个人成长计划中,学校管理者要引导教师分层设定合适的目标,目标要清晰、可量化,并且是个人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不能定得太低,也不能好高骛远,最佳的就是实现“跳一跳才可以摘到桃”的程度。有了目标才会有方向,有一定的压力才会有动力。有了自己制订的个人成长规划,教师就会不断被唤醒成长自觉,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就会朝着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的努力方向不断前行。
四、勤于学习,善于思考
        为做好研究工作,教师需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致力于自身理论素养的不断提升,按照叙事研究的要求不断学习与掌握最新、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充分了解多学科知识,如行为学、教育心理学等。在研究中,教师要高度重视理论的价值,实现思维与智慧的启迪、气质与精神的熏陶、洞察分析能力的提高,以及思想理念的进一步升华。在叙事研究中,思考与反思作为重中之重,需要渗透到叙述当中,从而增加理性色彩。
五、在名师培养上,由重个体培养转向梯队建设
        近些年来,名师培养工程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多是本着快出名师、多出名师来设计方案、确定目标、制订措施,在培养对象上往往只有一个层级或层级不够,既导致名师后继乏人,也不利于现有名师持续提升自身水平。因此,需要进行系统设计,构建分层分类的梯队培养体系,形成层级合理、梯次衔接、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良好生态,变一花独放为百花齐放,让名师队伍竞相涌现。在培养规模上,应着眼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分层次、分学段、分学科、分年度合理确定培养数量。在培养方式上,应实行研训一体、理实交融,分类分层组织培训、开展研究。在培养平台上,应发挥对梯队成员成长的培育作用和对其他教师发展的辐射作用的双重功能。
六、大力推行工作商议制度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集思广益,不仅利于完成工作,还有利于教师思维碰撞,在互学互辩中有新的认识,获得新的生长。更重要的是,有了集体商议,大家对工作就会给予关注与支持,从而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支持、不负责的态度,这样才能确保既快又好地完成工作。比如,每学期除了有详细的各项条线制订的工作计划或方案外,每一个重要节点的重大工作(如体育节、艺术节、故事节、书法节等)在开展前,都有谋划的部门提前开展各项调研工作,管理工作思路清晰,重大项目(如数字化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语文主题学习展示活动,英语基地汇报活动等)在推进过程中能将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等基层干部一起带入参与、策划系列主题活动,把工作落到实处,课程执行力强,活动开展效果好。课程与活动顺利落实的过程,也是参与教师能力得到提升、专业获得发展的过程。
结束语
        学校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发展,并尽最大努力一如既往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全体教师都行走在“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成长道路上,真正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助推学校持续发展,永攀高峰,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王东霞.对新时代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S1):165-166.
[2]张晓维.水相荡而成涟漪石相击而生灵光——宜昌市外国语高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探索[J].求知导刊,2019(47):94-95.
[3]董新兰.让“研读教材”技能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J].求知导刊,2019(40):92-93.
[4]沈娴.自主式管理助推教师全面成长——论课程游戏化理念下教师管理新模式[J].求知导刊,2019(32):93-94.
[5]李莺.打造研究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集团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19(32):94-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