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1期   作者:李霞
[导读] 近年来,学生由于缺乏劳动意识,不劳动的学生越来越多,不知道劳动的重要性,不珍惜劳动成果。
        李霞
        成都市簇桥小学校  610043
        摘要:近年来,学生由于缺乏劳动意识,不劳动的学生越来越多,不知道劳动的重要性,不珍惜劳动成果。教师开展小学劳动教育,让学生明自幸福的生活都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小学生提高劳动素养,培养他们自觉劳动的精神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从劳动实践中感受到劳动具有无限的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开展策略
        一、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1、时代变革的需要
        我国劳动教育具有“起步早,发展缓慢”的特点。远古时期便已经开始出现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内容,但由于受到生产力的限制,这一时期侧重生产劳动教育,如给年轻一代传授石器、骨器等工具的使用方法,钻隧取火、渔猎等生活技能。现如今,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智能信息技术正引领我们进入信息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新型服务性劳动、创造性劳动、虚拟劳动等劳动形态大量涌现,指引着未来劳动教育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劳动教育的发展、革新,劳动教育被深深地打上时代烙印,也影响着新一代人参与社会建设、实现人生价值的劳动精神面貌。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在人才培养上愈发凸显手脑结合、以劳育人的教育理念,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由此,我国劳动教育步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建立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众望所归的事。基于新时代对劳动教育提出的新诉求,要实现劳动教育的深刻变革,必须使劳动教育与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重构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实现劳动教育课程化。
        2、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劳动教育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脉相承的,都力求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在培养口标上将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并重,在具体实施上都注重个体、自然生活与社会参与的协调发展。此外,劳动教育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亦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劳动教育培养口标的实现为前提。另一方面,劳动教育需要发挥核心素养的指引作用,从而有利于劳动素养的形成。因此,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化应顺核心素养的方向发展,实现新时代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目标。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策略
        1、增加内容,开展多种劳动教育活动
        内容是劳动教育活动的重点,丰富的劳动内容,能在较高程度上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劳动教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增加劳动教育开展形式的多面性,增加劳动教育潜力,有利于取得相对优化的教育效果。对此,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尽可能多地增加劳动教育内容,努力发挥劳动教育优势作用。
        譬如,在开展小学劳动教育时,除了常见的劳动教育外,学校还根据劳动教育的要求,增加了公益劳动和生产劳动的内容。

以年级和班级为单位,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当地的养老院,与老人交流,帮助他们打扫卫生、扔垃圾、叠床背、搀扶老人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同时了解护工的相关工作;周末的时候,组织学生前去街道上帮助清洁工工作,花费一到两个小时,体验他们的生活,进行公益劳动,体验社会服务型劳动者的生活;让学生选择小麦、玉米等一种粮食作为种子,在自己家庭的花盆等地方种植一种作物,精心养护,定期对粮食作物进行拍照,记录他们的成民情况,等作物民成以后,让他们将东西带到学校,进行展示。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各类劳动的不同,体会公益劳动的不易,感受农民生产粮食的辛苦,对他们正确认知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大有裨益。
        2、优化课程,增加劳动教育的丰富性
        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还有利于满足学生内在的成民需要,满足教育改革课程内容固定,为学生接受劳动理念,树立劳动观念,锻炼劳动技能,增强劳动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针对小学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校要积极增加劳动课程,优化新旧课程,增加劳动教育的丰富性,让劳动课程吸引人、影响人。
        譬如,为了提高小学劳动教育效率,学校首先从时间上优化了劳动课程,从原本每周的一课时,增加到二课时,第二课时主要安排在中午或下午,有时安排在周末,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较强的实践性;其次,从课程资源上,积极学习先进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根据本校实际,尝试建立带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最后,在课程开展渠道上,学校成立了相关的教研组,尝试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组织教师开展劳动实践新路径的教研探究,开展实验性质的劳动教育课程。这种劳动教育课程的优化,有利于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增加劳动教育的灵活性和学科性,提高劳动教育效率。
        3、推进主题驱动、跨学科融合的课程实施
        课程整合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要以主题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为口标,探求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劳动教育跨学科深度融合。首先,构建跨学科融合的劳动教育课程,关键在于挖掘并加强劳动教育与各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口前,我国尚缺乏专门化、体系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且已开设劳动课的学校存在师资短缺、课时难以保障等问题。而将劳动教育融入已有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适时有效的解决办法。
        例如,语文课、德育课可以聚焦中国传统劳动文化,塑造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体育课、美术课、科学课可增设手工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也应该渗透劳动教育相关主题,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课程实现劳动教育的跨学科融合。其次,学校应打造主题驱动的劳动教育课程,给学生提供一个综合开放的自主实践平台。如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主题活动为例,语文课以有关辛勤劳动的课文学习为主,品德课以歌颂劳动者的章节学习为主,科学课以简单手工制作为主,同时教师定期带领学生到劳模育人示范基地观摩学习、开展志愿服务等。由此,学生不仅能够基于不同学科视角深入学习劳动知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促进劳动经验的积累,激发自身参与劳动实践的兴趣。
三、结语
        总之,我们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劳动教育为载体,不断深入开展“以劳树一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特色教育活动。使其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能力,从而彰显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倪娟.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变革及其发展[J].基础教育课程,2018,(23):41-48.
[2]张童明,丁玲.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小学劳动教育再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8,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