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凯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油画最早源自西方,是一门较为古老的艺术,直到明朝时期逐步引入中国,在不断演变中,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间进行相互融合、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独立的艺术体系,在中国油画中,不难发现,当中蕴含着诸多国画元素,使得中国油画独特而又别致。本文主要通过不同时期油画作品分析了油画艺术对国画元素的借鉴过程。
关键词:中国油画;国画元素;借鉴方法;嬗变
油画艺术在漫长发展、演变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与技法,其中所传达出来的独特审美特性,催生出了大量的绘画流派,这对油画艺术长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油画艺术在绘画技巧上讲求严谨性,虽然如此,但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开放性、包容性,从西方流入全世界的过程,不断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交流、碰撞,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油画艺术的发展。本文立足中国的国画元素,分析了中国油画的嬗变。
一、被动借鉴--明清时期
西方油画传入中国是在明清时期,以传教士为主要传入者。将西方油画传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借助油画更好的满足明清王朝统治者的审美需求,从而达到传教的目的,由于中国人与西方人存在思想意识、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传教士们为了达到目的,对固有的西方油画艺术进行了创新。明清时期的中国油画, 应用了中国画所使用的笔、墨、纸、绢等材料,同时,在绘画手法中,也引入了中国画中的阴阳法、远近法等,除此之外,创作者也借鉴了中国工笔画、山水画的程式元素,至此并初见油画的中国化形态[1]。
以利玛窦、郎世宁、土致诚等为典型代表,其中利玛窦在明朝时期进入中国进行传教,其携带了大量的宗教圣像画,其中充斥着浓厚的写实意味,但这类画作并没有受到关注,为此,但利玛窦开始思考,并从不同方面、视角,向中国画借鉴,其中包含了中国画的题材、材料、技法等,以《野墅平林》为典型代表。中国画中尤为注重山水形式的表达,利玛窦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使用了“绢”进行创作。此外,利玛窦也从绘画技法上进行了深入思考,合理引用了国画颜料,改变了以往西方焦点透视法,而借鉴了国画的散点透视法,使得《野墅平林》受到了中国人的青睐。而郎世宁、土致诚等绘画家,由于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环境中,虽然富有较高的绘画水平,但也迫于无奈,导致绘画作品更多的是迎合中国皇帝喜好。比如,《太师少师图》、《贤惠皇贵妃像》,由郎世宁所画,在题材上,大多为清廷人物画,还有土致诚创作的《绰罗斯和硕亲土达瓦齐》《乾隆射箭油画挂屏》等。其中也不难看出诸多国画元素,以《贤惠皇贵妃像》为例,郎世宁在绘画过程中,使用了西方的透视法,也使用了工笔画中的“画阳小画阴、近似平涂”的手法,与西方油画形成了鲜明对比。总的来说,纵观这些传教上绘画水平,并没有透彻理解中国画的精髓,对于油画的创作,目的也仅仅局限在便于传教,所以,出现“小中小西”的现象。
二、主动借鉴--民国至改革开放
到了民国,“新文化运动”的出现,中国刮起了学习西方的热潮,受大环境影响,诸多有志青年到美国、日本学习,油画艺术便是其中之一。而后便催生出刘海粟、林风眠、吴冠中、徐悲鸿、董希文等艺术家,这批艺术家对中国后世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实际绘画创作过程中,由于这些人本身作为中国人, 具备中国思想,与明清时期的被动借鉴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大量的引入国画元素。出于具有中国绘画、西方油画两个层面的理解,使得徐悲鸿等人产生了对国画元素的主动借鉴,可以说,也不仅仅是对内容、形式上的借鉴,更是融合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借鉴。虽然这一时期,依然属于摸索阶段,但其借鉴程度己经初见成效[2]。
比如《黄山温泉》这一风景油画,不难发现刘海粟在创作时,使用了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手法,改变了以往西方油画创作中“天空”手法,同时,在光线明暗关系上也进行了削减;而分析其绘画技法,其中运用了诸多山水画的树石画法,虽然作者借鉴了大量的中国画元素,但其中并没有完全抹杀油画特性。此外,作为典型的探索油画民族化的先驱人物,董希文创作的《开国大典》,堪称一幅经典代表作,平涂技法的使用痕迹非常明显,强调了画面的装饰性,而在构图手法上,董希文采用了多少、虚实、远近的创作方式,使得画面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整个节日场面,宏伟壮观。而徐悲鸿的《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奚我后》,也运用了人物横向排列方法,突显出了国画的章法和“画阳小画阴”的审美需求,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箫声》、《月夜》等作品的创作,不仅借鉴了技法,同时也通过诗意形式充分展现出了思乡之情,使得国画意境创作手法运用的淋漓尽致[3]。
三、融合借鉴--改革开放至今
在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使得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中国油画艺术家已经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了西方油画艺术,在借鉴方面已经趋于成熟,与以往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被动、主动性借鉴模式不同,更多的是融合性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踊跃出赵开坤、张冬峰、洪凌、自羽平、戴上和、崔国强、朱乃正等新生代油画家。虽然这些油画家也还在一直不断探索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发展,但已经可以较高水平的融合国画元素与油画艺术,这一点在众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张冬峰的风景油画《金田村的风景》,从其创作过程中所描绘出的形态各异的山与水、天与地,都可以感受到一种洒脱、自如、情感的表达,可谓是诗情画意。在该作品中,作者将基调定位为黄灰、绿灰色,并巧妙使用了国画中的效法,将画面层层刻画,灵活展现出了一副农田平凡景色,表达出了自然朴实的语言,流露出一种平淡无奇中的美。而欣赏赵开坤的油画作品,可以看出其不仅保留了油画特性,同时,也使得国画元素运用尽显精妙,典型代表为《长白老林》,借助用笔手法,改变了以往油画用笔习惯,画法看似简单,实则精妙[4]。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本文对明清时期被动借鉴、民国至改革开放的主动借鉴,到改革开放至今的融合借鉴分析,不难发现,油画艺术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并在不同时期摸索下逐渐确立了油画民族化之路,这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必然,也是油画艺术走向世界的必要之路。作为艺术家,需要坚持“走出去”,学习更多的油画艺术,同时,也要保留以国画为代表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积极融合,发展,力争从民族走向世界,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传递体现中国精神的绘画艺术。
参考文献:
[1]王晓杰.论中国画元素在当代中国油画中的借鉴与运用[J].明日风尚,2020,56(13):171-172.
[2]宋达炎.中国画的写意与中国油画的中西融合[J].中国文艺家,2020,23(05):114+176-177.
[3]王潇潇.油画创作教学中对中国画写意元素借鉴的实践研究[J].才智,2020,56(09):126-127.
[4]牛富强.乡土·写意· 融合——吴冠中20世纪70年代油画的艺术特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0,12(02):156-162.
易小凯,1988,男,汉,湖南省常德市,讲师,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