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1期   作者:缪圆圆
[导读]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教学,在小学阶段的地位不言而喻。当前,为了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
        缪圆圆
        浙江省龙港市第八小学
        摘要: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教学,在小学阶段的地位不言而喻。当前,为了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教学实践表明,思维导图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就此进行相应研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以及认知能力的影响并不具备足够的抽象思维,以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难理解其中包含的一些理论概念。为此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立足于教学现状,积极寻找新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改善面临的教学难题,从而有助于推动教学工作继续进行下去。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首先借助思维导图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当中图形梳理语文知识点,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复习效果。在此期间,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加创新意识。在思维导图的带领下,方便学生消化吸收更加直观、简单的知识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质量。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强调学生的教学地位。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时间都被教师霸占,学生很难有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而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把握教学进度。学生在翻看教学文本的过程中,就能够根据人物、情节、时间等各个要素绘制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图形等优化思维导图,便于学生将课文内容串联起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有效措施
(一)借助思维导图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思维导图一般呈现出来的形状像一棵树,并且在绘制过程中为了区别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选取不同的颜色进行强调突出,使其看上去赏心悦目。这种生动有趣的绘制方式更加贴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能够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所以,为了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正面作用,将学生的注意力留在书本知识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帮助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
        比如当讲到《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绘制思维导图时选择特点鲜明的图形,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迎合课文主题,教师可以选择灯笼作为整个思维导图的基础元素,并在绘制过程中根据文章中提到的事物,比如说糖葫芦、灯笼等内容都可以放到思维导图里面,这样使得思维导图看起来更加鲜活,富有生活气息,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有助于教师开展后续工作。


(二)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应用思维导图的目的主要是能够将杂乱无章的知识整合到一起,而且整个绘制过程并没有对图案形状进行苛刻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发挥。思维导图的整体形状其实也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解读角度,在绘制过程中只需要找到中心思想,然后向四周扩散即可。在此期间,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并不断尝试创新。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多加引导学生绘制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这样学生的思路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被打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比如,当讲到《草原》这篇文章时,教学目标是指通过学生阅读这篇课文,能够从中体会人民之间的团结友爱。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感受课文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思维导图绘制出来。在阅读文章时,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些教学提示,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大草原的美好,从而设计美丽的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一些核心内容可以用卡通形象来代替。比如说这篇文章的核心是蓝天、草原,学生就可以将这些词汇动手画出来,从而制作出带有鲜明色彩、思路明朗的思维导图。每个学生都是性格迥异的个体,思维方式存在着明显差异,所以绘制的思维导图也是多种多样,而正是如此发扬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形成整体观念
        小学生由于种种原因的作用,整体观念意识不强,经常只能够看到文章的个别知识点,而无法将知识点融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内容,站在全局角度去解读文章,从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立足于文章本身,要求学生从整体出发,分析文章的写作脉络,从中确定最主要的内容,然后从这一点向四周扩散,将这篇课文中涉及到的事物都包含到思维导图当中。随着思维导图不断优化,学生的整体观念也会有所改进。
        比如在学习鲁迅的《少年闰土》时,教师就可以借助这篇文章来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抛出一个问题:当我们拿到一篇文章时,应当从几个部分去学习它?学生会回答字词、文章内容、作者等。之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需要让学生找出这篇文章的核心,也就是少年闰土。在画出思维导图的重要部分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词,作者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中的关键字眼又是什么?让学生从整体出发不断拆分文章,补充思维导图的分支,进而形成整体观念。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开展工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解读,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潘雪梅.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求知导刊,2020(50):61-62.
[2]王静.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J].教育界,2020(45):37-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