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劳动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1期   作者:李烨
[导读] 家庭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具有可接触环境的多样性,劳动形式的丰富性与劳动效果的持续性等特点,可以有效弥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不足。
        李烨
        河北省沧州市第三幼儿园061000
        摘要:家庭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具有可接触环境的多样性,劳动形式的丰富性与劳动效果的持续性等特点,可以有效弥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不足。明确家庭参与劳动教育的必要性,能有效开发利用丰富的家庭资源,探索家园共育下促进幼儿劳动教育的路径,从而构建更加多元化的家园共育新结构,以促进幼儿劳动教育发展。
        关键词:幼儿;劳动教育;家园
        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要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协同共育。幼儿阶段的劳动教育以启蒙性、兴趣性、系统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简单、局限化的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难以满足新时代对劳动教育的要求。基于此,幼儿园劳动教育与家庭劳动教育要尽可能实现内外互通有无,目标一致。从幼儿园劳动教育现实开展情况分析,幼儿园劳动教育在劳动时空、劳动形式、劳动教育效果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因此,家庭参与幼儿劳动教育是新时代进行劳动教育的现实要求。
        一、强调可视与不可视化的、时空并重的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类型的一种,也是从情感、认知与技能方面评价幼儿劳动能力和发展状况的重要尺度。对于劳动教育来说,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可视化的、时空的教育,而家庭中的劳动教育没有固定的劳动计划与安排,没有强制规定的劳动场地,体现的是劳动教育中的不可视化的时空特点。因此,如何让幼儿园系统的劳动教育安排与家庭中零散但不可忽视的劳动教育相互配合,有效促进劳动教育的开展,就成为幼儿劳动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首先,教师与家长要清楚哪些是不可视化的劳动教育。家庭中餐具的摆放、玩具利用完以后的收纳、和家长合作搬运东西等此类没有明确任务规定要求的劳动都可归类为不可视化劳动教育。其次,教师与家长间要形成默契合作,教师应在幼儿园内积极利用可视化教育对幼儿开展正规化、统一化的劳动教育,并将教育内容告知家长,做到有效沟通交流,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利用不可视化教育弥补园内已开展的可视化劳动教育的不足。
        一方面,幼儿在幼儿园中有效接受来自教师给予的游戏式或体验式的劳动教育,另一方面,幼儿又在家庭中随机依据不同情景、时间进行活动式、环境熏陶式的劳动教育类型,这样的形式可以实现幼儿劳动教育中可视与不可视化时空并重。在家中,家长可配合设计劳动场景,引起幼儿好奇心,从而让幼儿自发地主动参与到成人的劳动活动中,在家庭游戏和与成人间互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劳动教育。
        二、幼儿时期是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幼儿园应主动动员家长——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家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为实现培养幼儿劳动习惯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

当今社会,幼儿劳动意识和自理能力不强,主要是家长过度照顾幼儿、过度干预幼儿的实践操作造成的。所以,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时,如果幼儿园与家庭之间不能达成共识,做到相互配合,往往不会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如果家庭与幼儿园能够做到有效配合,就能收获很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放手,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其劳动意识。否则,幼儿的实践能力不能得到锻炼,这将不利于其未来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家长在日常活动中可以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如与孩子一起做小饼干,带领孩子收拾家务、打扫卫生等。这些均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锻炼机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幼儿的积极性较高,但是在配合教师开展活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需要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活动。这不仅能美化幼儿园的环境,还能够有效加深幼儿对劳动的认知,在培养幼儿劳动意识的同时,还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此外,教师还要增强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幼儿掌握劳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使幼儿具有良好的责任感,以促进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
        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为了丰富幼儿的校园生活、提高幼儿的劳动认知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教师应鼓励幼儿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并以幼儿园里的劳动活动为主要平台,以培养幼儿的劳动行为为目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培养幼儿劳动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应从三个方向出发:第一个方向是增强幼儿的劳动成就感;第二个方向是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以正确、有效的方式引导幼儿在劳动过程中掌握劳动技巧;第三个方向是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认知,从而培养幼儿自身的责任感和爱护环境的自主意识。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可以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师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教学活动,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幼儿在实践劳动操作中掌握劳动技能。在培养幼儿劳动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三个方向,向幼儿传授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让幼儿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劳动的概念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比如,幼儿园举办的主题活动不仅能为幼儿园教育增添一些活力,还能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收获劳动的成就感。
        总之,幼儿劳动教育视角要不断扩大,正式始于幼儿园,不断延伸到家庭,再扩展到外界社区环境。幼儿劳动教育要充分利用家庭客观资源与主观资源,让家庭积极承担起幼儿劳动教育的任务,认识到家庭教育力量在幼儿劳动教育中的重要性,弥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不足。家庭也要有积极的观念,与幼儿园进行广泛的合作,让幼儿劳动教育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从成人安排转变为幼儿自身主动活动,从而积极推动幼儿劳动教育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题劳动教育体系[EB/OL].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3]姜晓,胥兴春.我国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现状与路径探析[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1):70-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