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豪
常熟市王淦昌中学 江苏 常熟 215500
摘要:随着近几年物理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高中物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这对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以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方式主要是以物理课本中的知识点来进行的,这样的方法已经满足不了现在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所以在国家的要求下,教师们想方设法把物理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知识内容中,这样可以更快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和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引言
物理学科是高中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科目。目前,许多高中物理课堂存在的问题是教学目的是应试和得高分,重点在于教授学生应试技巧和物理答题公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逻辑思维无法拓展,课堂体验变得枯燥乏味,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严重违背了新时代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要求,也忽视了新课程标准中的高中物理教学目标。因此,高中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教学目标,关注对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等相关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提高物理课堂的效率。
1利用问题引导教学
问题是物理课堂中的常见元素,传统物理课堂中,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应用,倾向于“自问自答”,为避免该类状况发生,教师应转变教学模式,以问题真正引导教学,先学后教,帮助学生就学习问题及时解决。首先,以问题引导教学,要求教师基于自学活动,收集学生的学习疑问,利用该类问题引导课堂进行。其次,以问题引导教学,要求教师基于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在把握本节教学难度、知识点侧重点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系统的教学问题,以此领导问题探究型课堂的推进,由学生尝试问题探究,由教师掌握学生探究状况,再为学生补充纠正,完善学生物理综合能力。例如在时间和位移教学中,本节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为提高教学效果,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引导了整节教学。首先,教师利用了“时刻和时间间隔分别是什么?它们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了文本教材。以问题为探索目标的教学活动,体现了学生物理理解能力、推理想象等能力的发展。其次,为帮助学生清楚掌握位移和路程的概念,教师鼓励学生,以个人语言、生活案例或示意图的简单绘制,表现出路程和位移的区别。在学生的动脑思考、奇思妙想下,位移及路程被其精确表示,以问题疑问引导的物理教学,体现了学生地位,培养了其核心素养。
2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树立物理观念
在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中,物理观念是最基础的内容,通常情况下,物理观念及其应用会涉及到会涉及到解释日常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等多个方面,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将问题情境的创设重视起来,引导学生在创设的多方面物理问题情境下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在形成物理观念的同时,完成相关概念和规律的内化和建构,以确保能够将其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实际上,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的物理观念自然而然的就能形成。以“参考系”这一部分的知识为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了解了“参照物”的相关知识,知道参照物只是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做简单对照所选取的某个具体物体;但是,在高中物理中,“参考系”则是描述被观察物体相对于选定参考系各种复杂形式的运动变化情况,这种参考系中涉及到的运动观高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高中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就要将这种运动观念的培养重视起来,将课本上的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利用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件或社会问题创设物理问题情境,如:可以利用马路上正在行驶的汽车这一现象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路上的行人和汽车上的乘客时怎么看待汽车司机的运动状态的吗?”当教师提出这一问题后,学生纷纷开始想象马路上汽车行驶的画面,在讨论和总结的过程中就能探索出“参考系”的概念,从而让学生在原有“静止是相对的”观念的基础上,形成“运动是相对的”观念。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飞机在空中加油、宇宙飞船在太空与空间站对接的情境,创设相符的问题,在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此种情景下完成这些动作需要的条件。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明确参考系在物理运动观念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能牢牢掌握不同环境下处理运动问题时参考系的选择方法和条件,真正实现学生物理观念的提升。
3优化物理建模、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将信息技术融合到物理建模中,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物理教学单一化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关键点与难点等内容,构建相应的物理模型,借助于对科学技术的有效运用,获得更优质的呈现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启迪与培养也大有助益。通过分析与总结传统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特点可以发现,其普遍存在重知识、重结论的特点,导致学习过程与实践活动等受到一定忽视。新课改后,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需要注重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的主体地位,还需将学科思维的塑造与培养放在关键位置。能力培养不仅是物理课程的教学需求,也是推动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石,因而,要实现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紧密融合,还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性,不要借助于单一化的定性教学模式固化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其只能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机械化的做题过程中,即既要知其然,也需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讲解《动量守恒》一课时,便可以围绕一个具体的运动过程,引导学生根据对整个过程的演示,建构相应的物理模型,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的有效结合。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针对关键要点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物理建模的着手角度以及具体方法等,进而将所构建的物理模型正确运用到实例讲解过程中,并站在能量转化的角度上,思考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要义,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
4组织实践探究活动
对高中生而言,物理学习往往以课堂学习为主,这一方式限制了学生物理思维,不利于核心素养提升,在实践探究活动的组织下,学生可针对探究目标,在生活中、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对不同物理知识综合运用,以物理思维、物理原理解决问题,发觉物理学习的价值和用处,培养核心素养,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例如在惯性学习中,惯性是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一类物理现象,汽车的急刹车等生活现象,其中均蕴含着一定的惯性原理。为加深学生对惯性的理解,使其认识到生活中的惯性,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调查,以生活中某一惯性现象为调查对象,探究其中影响惯性的不同因素,并尝试改变某一因素,观察此时惯性现象是否存在变化,变化如何。这一活动的组织,为学生带来了学习物理的新动力,生活性活动激发了更多学生兴趣,他们从教室门的开合、踢足球等现象或活动出发,积极完成了探究实验,并总结了探究报告,在生活化的物理学习中,锻炼了物理探究能力,加深了对惯性的认识和理解,保障物理教学获得了更好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物理学习的一次奠基和拓展,是使学生通过物理学习了解事物发展规律和宇宙万事万物的基础途径。因此,高中教师应通过自身的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华云.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探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19).
[2]陈丽珊,陈海.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