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帮小学生找到解答数学问题的切入点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1期   作者:颜冰燕
[导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已经将解决问题列为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
        颜冰燕
        山东省齐河县华店镇中心小学  
        一、关于“问题解决”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已经将解决问题列为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问题既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活动的主线,同时学习过程又可以看成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发展性领域中对“问题解决”的要求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所谓“问题解决”指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学生在一个充满问题的未知领域内,通过问题的不断发现、提出,不断分析、研究,不断质疑、解决,不断应用、拓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既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又是数学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二、如何帮小学生找到解答数学问题的切入点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教学理念也已逐步融入到了小学数学教学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上,仍然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现象。破解这些现象,就需要帮助小学生找到解答数学问题的切入点。具体的教学中,不妨采取如下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缺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经常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创新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同时又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分析小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如下三个方面,即教材权威的慑服、教师教学的压制以及应试教育的遏制。
        三、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要采取如下对策:
        (一)首先,要创设良好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学习者、合作者,要从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发掘其中的闪光点,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
        其次,教师必须要有问题意识。现实中,不少教师本身就缺乏较强的问题意识,不能或不善于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教学中没有自己的思考,“人云亦云、书问亦问”,成了教学参考资料的代言人。教师没有良好的质疑习惯和能力,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成了无本之本,无源之水。所以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必须先行一步,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发掘自己的独到思想。
        (二)要要重视分析数量关系。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

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进入学习的角色,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基本数量关系是小学阶段重要的的数学模型之一。 因此,基本的数量关系不是 “教”与“不教”的问题,而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运用数量关系的问题。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积累必要的数量结构,使学生在获取信息后较快地形成解题思路,学会解决问题。教材中解决问题教学重视情境创设,重视素材的现实性和趣味性,呈现形式图文并茂。教学中,如何在活生生的场面与情境中,引导学生多途径、 多方法地获取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三)要为学生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新课程在解决问题教学中,重视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学不可能把所有的生活问题都讲全,把方法都教给学生,也只能是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 并引导他们灵活应用这些方法, 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这就需要“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使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策略。如分析法,即从问 题入手,要求一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信息,从后往前倒着推。再如综合法,即从信息入手, 看信息想问题, 从前往后正着推。还有画图整理即图示法、列表枚举即列表法等。一般的教学都是综合法、分析法并用。例如,少年宫乐队有女同学 18 人,男同学 17 人。合唱队的人数是乐队的 3 倍,合唱队有多少人?教学此题时,教师可先出示三条信息,让学生看题找数学信息,然后根据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 这时学生就会提出: “少年宫乐队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合 唱队有多少人?”,这里就用的是综合法,即根据两个信息能求什么问题, 紧接着就是后面的分析,即要求“合唱队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两个信息,一是乐队有多少人?二是乐队的3倍是多少人?再推的话就是要求“乐队有多少人?”又必须知道哪两个信息,即男同学的人数和女同学的人数,这里用的就是分析法。
        (四)要积极构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模式。《数学课程标准》倡导“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种“解决问题”的模式,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 教师发挥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引导和指导作用,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探索、发现和创新的环境和机会,而且要引领学生自主探索、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 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要在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中,初步构建以下四个基本环节的教学模式: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引导探索→疏通建构→拓展延伸,学生活动: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提高。
        (五)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应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组织材料,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经常运用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归纳的方法,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就是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去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身就是为社会实际服务,使学生从抽象的数量关系中摆脱出来。
        总之,“问题解决”教学实现了两个根本的转变,即从单独传授知识向教会学生怎样主动获取知识转变,从讲解为主向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问题的转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并利用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帮助小学生找到解答数学问题的切入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