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初探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1期   作者:赵日光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道德往往可以弥补智力的不足,而智力却无法弥补道德的损失。”
        赵日光
        山西省怀仁市城镇第六小学校   0383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道德往往可以弥补智力的不足,而智力却无法弥补道德的损失。”德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思想价值观念与行为意识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给予他们良好的德育,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本文主要对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关键词: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
        引言
        小学德育教育是从学生思想、品德、文化、身心健康等方面着手的基础教育。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的基础性功能。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在小学教学当中所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德育教学的有效融合,使学生德育教学工作更有指向性,进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现状
        从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合现状来看,二者的整合工作在方法和技巧上还有待提升。由于心理健康与德育工作属于两个学科范畴当中的,因此要有效地把二者进行整合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找出二者的交叉点和共同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使二者形成合力,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同时,在整合的过程中,能够进行跨学科整合的专业人才比较匮乏。有很多小学的德育工作者并非专业人士,自身缺乏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因此要把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而部分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是一些年轻的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把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无法做好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有效整合。除此之外,在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情况当中,外部环境支持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很多小学生的家长以及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师也没有掌握好如何把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知识相结合。更无法有效地将二者的整合运用到实践当中,这就制约了二者的有效整合,从而无法使二者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从当前的现状来看,要做好两者的有效整合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学,有效整合的相关措施
        2.1注重评价标准分类
        在小学学生德育工作形成性评价中,一定要注重评价标准分类,关注小学生个体的内部差异性、绝对标准、相对标准等内容,比如,在小学生个体内部差异中,需要完全尊重小学生的个体特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积极支持德育教育工作。在相对标准中可以参照相关评价标准来判定德育教育工作质量,在绝对标准中需要设定特定的标准与目标,以此作为小学学生德育工作的评价基础。在形成性评价中,需要把绝对标准作为核心内容,把小学学生德育工作现状和绝对标准作比较,以此来不断修正德育教育体系。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学校各自的发展经历、历史发展、德育背景等,比如,小学德育工作的进展比较慢,需要循序渐进开展形成性评价工作。除此之外,再结合个体内部差异来进行客观评价,才能够保证形成性评价的效果。而且,学校需要定期对小学生展开问卷单独调查、个别访谈、班级访谈等,以此来了解当前学生的德育教育需求,以此来不断调整德育评价工作标准。


        2.2结合学生特点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正是因此,学校的办学思想、教师素质、校园环境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只有在学校中有着融洽、和谐的交往,学生才能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所以,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将良好心育环境的创设重视起来,为小学生建设和谐、平等的班集体,让学生在积极、温暖的环境中展开学习。通常情况下,学校环境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二者都对学生的心理形成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首先来看,优美的校貌可以给人们提供美的感受,学生无论是在教育上还是心灵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净化;而在动态环境上,良好的校风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为学生增添一份安全感,给予其愉快的情绪体验,有效避免心理问题的出现,真正改善其心理状况。但是,消极的风气却会给人带来一种压抑的感觉,学校和班级纪律松弛、师生关系紧张,最终也必然会导致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水平大大降低,进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教师必须要将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创设重视起来,创建积极、和谐、向上的教育氛围,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心理,从而为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德育工作
        针对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丰富且有趣的道德实践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内化与养成。因此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除了要做好口头上的宣传教育外,学校以及教师还应多组织学生参加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深化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进一步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内在的品质与能力,能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积极践行。如学校可有序组织学生在课外活动或是家假日时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社区垃圾清理活动以及敬老院慰问活动,引导学生参观博物馆、烈士陵园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将环保、勤劳、整洁、友善、孝顺、爱国爱乡等德育的种子播进学生心田,让学生成为一名讲文明守礼仪,有正确思想价值观念与良好道德操守的好学生、好少年。
        2.4更新德育教学内容
        德育工作内容与德育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效果,班主任就必须要合理设计德育教学内容,提高其实用性。班主任应当与学生进行适当交流,了解其实际精神需求,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搜寻德育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及班级管理中讲述这些贴近实际生活的案例,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小学生沉迷网络的反面案例及利用网络的正面案例,全面描述信息时代的特点,杜绝以偏概全,而且在案例讲述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讨论,将以往完全由教师主导的课堂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从而有效提高思想教育效果。
        2.5多方面进行德育管理,实现激励对策日常化
        要想完全发挥激励对策的作用,教师就必须对学生及时进行德育管理,在开展奖励工作的同时展开德育,对学生的德育管理及时强化;把激励对策日常化,让其出现在班级的方方面面中,从而更好地管理班级,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班主任要抓住激励的最好时机,要让激励对策发挥出最大价值。比如,班主任常喜欢用小红花作为奖励,哪位学生做了讲文明、懂礼貌和爱学习等事情,都会颁发一朵小红花,一周后谁的小红花多,就能得到奖励。在实行此种奖励对策时,教师可随身携带几朵小红花,遇到学生将路边的垃圾捡起扔到垃圾桶时,及时送出一朵小红花。小学生很多方面都还未启蒙,班主任需耐心引导,通过多方面的德育管理,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好的习惯。
        结语
        总之,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效整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二者的有效整合也需要学校家庭共同努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洪涛.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方案[J].内蒙古教育,2020(09).
[2]王彬远.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J].家长,2019(18).
[3]劳育雄.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德育的实施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9(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