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学科核心素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1期   作者:杨斌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规模与质量也得以逐渐提高,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推出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方针,各学科应该明确本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体系,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达到提高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的目标。
        杨斌
        湖南津市市第一中学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规模与质量也得以逐渐提高,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推出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方针,各学科应该明确本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体系,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达到提高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的目标。体育学科作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使命。
关键词:高中体育;核心素养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方法,从而切实感受体育运动特有的魅力,以此来达到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目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进行。
        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作为体育核心素养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上位概念,核心素养是指:“个人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以此来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而体育核心素养是指全社会当中的每一个个体,参加身体锻炼,强健体魄,为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而提供的保障。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通过学校教育而达到的强身健体的目的,它更加注重培养以学生为目标的教育,反映的是学校教育育人的目的.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体育课必须适应这个新的阶段并作出相应的改变,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围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来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从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等进行全过程的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以此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应用型人才。
        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体育课中应用
        1、深入理解,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作为高中体育教师,要深入理解并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只是一个学科教育的目标,更不是一句喊在嘴上的口号。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把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指向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铺设不断发展的平台。但是,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有些体育教师更多地是关注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一些优秀的体育教师对怎样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有着非常熟练的教学技巧,这本身无可厚非。因为学生到了高中阶段还不能较好地掌握几个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从何而谈学生的积极参与?又从哪里体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呢?
        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是促进他们身体、心理健康水平,发展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体育与健康在人的生命过程中重要认识的一种载体。掌握运动技能是与年龄特征相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技能会自然地衰退。进入中年和老年后,学生时代掌握的运动技能往往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取而代之的是根据自身的健康实际科学地设计适宜的活动,以保持健康、延缓衰老。

但是,学生时代在刻苦学习运动技能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特别是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过程中感受到的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团结奋进、积极合作、遵守规则、善于交往、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和积极进取、执着追求、完善自我等等优秀品质,以及创造适合自身特点的体育活动的能力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不是学生学习这门必修课程的最终目的,作为教育工作者,体育教师更应该为每一位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中,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铺设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因此,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应该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位体育教师的心中,真正理解它的精神实质,并且把健康第一的思想融会贯通到每一节课中,才能发挥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中的作用。
        2、运动技能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运动技能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高中、初中和小学教学中应有所区别。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运动技能最终的学习目标是“提高运动技能的水平”和“增强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在所选择学习的运动项目方面提高技能水平及其运用能力。这一学段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和完整地学习所选的运动项目,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运动技能的教学要“青年化”,但也不能完全照搬训练运动员的内容和方法来实施运动技能的教学,毕竟高中生不等于运动员,要防止单纯追求运动技能的教学而使课堂气氛单调、沉闷、乏味。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营造平等、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品德
        体育品德对学生体育观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品德可以促进体育运动的学习,反之则会有相反的结果。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重视学生体育品德的养成:学习高难度动作时勇于练习、比赛差距悬殊时仍顽强应战、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服从裁判、比赛开始时双方队员握手、面对比赛失败的态度、比赛时有队伍配合、对体育器材的爱护等共计10个三级指标可以反映学生体育品德的情况,并以此为突破口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积极的精神是能够伴随一生的优良品质,体育精神中对于“勇敢”“顽强”等积极方面的精神培养尤为重要,对于高难度动作的挑战,表现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战胜它的勇气和决心;比赛差距悬殊时仍顽强应战,绝不轻言放弃;对规则的遵守,对裁判的尊重,对对手的尊重,对裁判的服从等多个方面。体育品格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尊重的开始,在体育比赛中良好的体育品格有助于学生提高个人竞技水平。
        总之,高中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主动、自主、创造性地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体验身心发展的过程,形成健康的体魄和心理逐渐完成个体对社会共有的体育文化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地占有,充分接受人类创造的体育文化的教育与熏陶。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践要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使体育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造性质,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亚茹;高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2.张联涛;;高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构建及评价探析[J];休闲;2018年1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