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下高职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1期   作者:严泽华
[导读]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育基地,每年为国家培养了无数具备高技能的人才,这些人才身上绝不能只具备高级技术和实操经验。
        严泽华
        武威职业学院机械制造系,甘肃省  武威市  733000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育基地,每年为国家培养了无数具备高技能的人才,这些人才身上绝不能只具备高级技术和实操经验。教育部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思政教育中,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并有效将学生打造成社会需要的工匠人才。所以在高职思政中对于工匠精神的探索是非常必要的,不只是增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更能提高高职教学质量,为学生长远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职 课程思政 教育模式
引言
        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企业,“工匠精神”都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精神品质,更是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新时代,高职思政教育受到高度重视,承担着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同时“工匠精神”和高职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很高的契合度,高职课程思政教育也具有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义务。然而,目前高职工学课程中课程思政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作用甚微,整个教学模式亟待改革,基于“工匠精神”背景对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是一项积极而正确的举措。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敬业,把从事的职业视为自己的生命伴侣,谈一场永不分手的恋爱;二是精业,选择一个行业细分领域深耕细作,日日重复,做到行业领域内的“Number one”;三是奉献,时刻保持一种担当精神、牺牲精神,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相较于“敬业、专注、耐心、坚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这些关键词,“做好一件事”才是工匠精神更接地气的表现,更能让年轻一代满怀热情地拥抱与实践,更是技术继承、创新发展和职业素养的外在体现。
二、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意义
        (一)工匠精神有利于我国由制造大国过渡到制造强国
        制造业的发展对于各行各业的进步以及国家社会的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国内制造业中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情况,即虽然规模很大,但是在尖端技术和核心能力方面仍亟待提高,因此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就必须弘扬工匠精神,通过工匠精神来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准的专业技能人才。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育中,可以使高职学生在高职学习阶段就种下相应的工匠精神种子,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其在今后的发展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进而丰富和壮大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基数,为发展制造强国的目标做出有效贡献。
        (二)培养敬业精神
        高职院校毕业的人才偏重于实践操作,为了学生工作以后能够保持健康阳光的心态应对重复性工作,对其敬业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中,融入敬业、精业的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到日常教学中,把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三、工匠精神下高职课程思政教育实践
        (一)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完善高职思政课程培养目标体系
        在“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思政教师应当根据工匠精神的内涵,对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职业精神。思政教育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同时要从社会的需求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使“工匠精神”的内容完全融合在思政教育内容体系中,并做到时时贯彻,处处渗透,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高职思政教师在设立课程目标的时候,应当纳入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让思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阵地。

这样的思政课程目标体系对于学生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拥有精湛的专业技能的学生并不少,但在这基础上还能融入“工匠精神”的却很稀缺。培养这样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将来在社会上才会具有持续的竞争力;同时,“工匠精神”也是当代每个企业的诉求。所以,高职教师要特别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将其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与工匠精神的融入的有效结合
        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与工匠精神融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灵活运用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实践活动模式。在高职学科专业知识教授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和实践活动,能够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内容相融合。思想教育中工匠精神的落实,需要有大量的工作实践,只有让学生在工作实践中思考政治教育的内容,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变化,可以让思想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结合渗透,根据各个学科专业的特点来进行工匠精神的融入,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可以接受到工匠精神的教育和感染。其二,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融入到思政教学内容。思政教学在某些方面与工匠精神是统一的,所以二者在融合方面存在先天有利条件,比如在具体思政教学中,可以通过政治宣讲、理论授课、校园文化活动的展开等相关组织活动中,提升对工匠精神宣传的力度,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让学生更加关注工匠精神的理念,同时能够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起到烘托作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学习。
        (三)以“工匠精神”为主体,抓好课下思政教学
        在新时代,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非常容易受到各种负面思想的影响,被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宅文化、丧文化这些思想毒害,这些和“工匠精神”都是相悖的。所以,这种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政教学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削弱负面思潮对学生的影响。然而,高职思政课堂教学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思政教育,并在其中融入“工匠精神”。例如,思政教师在周末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工匠精神”方面的电影或者纪录片等等;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一些关于“工匠精神”的书籍,让学生阅读,并让学生写读后感。在自媒体新时代,还可以利用公众号以及微信群,建立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定期在这些平台上分享一些关于“工匠精神”方面的文章,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校企合作走出课堂,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
        为了保证国家确定的高等职业和政治课程的实用教学时间和相关支持,必须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把实践思维课和政治课付诸实践。尽量与一些知名企业建立联系,尽量让学生走出课堂,参观工匠的技术成果,感受他们对职业的热爱和学生的守信,激活学生对优秀成绩和产品的内在自豪感,培养一种行动意识。不时邀请各行各业的优秀工匠进入高职思想政治课,向学生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与学生分享他们的职业精神,坚持自己的从业承诺。积极推进社会实践工程,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切身实践、充分承诺,把“工匠精神”深入融入学生的言行,内化在精神核心和文化基因中。
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逐步提高匠人精神的传承,根据时代的需要建设高职院校,发展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教育模式。高职院校通过树立目标体系、产教融合、课程思政、校企合作等方法,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社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对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鲜梅,蒋尊义.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职思政教学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8):186-187.
[2]石雨熹.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职思政教学路径[J].福建茶叶,2020,42(05):212-213.
[3]田阗.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3):168-169.
作者简介:严泽华(1995.03),男,汉族,甘肃武威人,助教,本科,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方向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