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程课改下学生综合素质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1期   作者:农秋华
[导读] 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目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一些突出问题存在,综合素质工作实效性差,陷入了困境。
        农秋华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金伦中学      530619
        摘要: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目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一些突出问题存在,综合素质工作实效性差,陷入了困境。本文结合高中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和问题,根据新课改的总体要求,从多方面寻求有效评价对策,对学生综合素质有效评价的实践作了理性的思考与探讨。从而改变高中新程课改下中学生素质评价滞后局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新程课改 综合素质 有效评价 学生
正文:
        2001年,教育部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简称《纲要》)并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掀起了新课程改革浪潮。改革理念的核心是采用人文与发展的模式来理解教育和人类发展的关系,即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实施全人教育,为个体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1]。在高中新程课改的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能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能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势在必行,对其实施有效评价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践行新课改的必然要求[2]。没有理论的新生,新的路线就永远不会出现,在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充满了时代的挑战性。
一新课改下的中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和实施的意义
(一)新课改下的中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

        “综合素质评价”就是从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体质、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劳动技能等各个方面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教育性进行判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机整体,是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反映,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综合素质评价既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其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二)新课改下的中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传统教体育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看学习成绩,成绩决定一切。这种评价忽视了学生具备的发展性和多元性,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严重阻碍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把综合素质作为评价内容。这有利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了对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培养目标的导向作用,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3]。因此,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必须。从而全面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新课改下的中学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综合素质评价是依据教育部和各地区制定的,高中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能力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判断的过程。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前,学生评价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了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与激励的作用;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化特点;强调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注重量化评价,忽视量化积累对质的作用。而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综合素质评价正如潘永庆在《多元评价创新教育的有效机制》中所表述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各种潜能的辨认、开发和激励。各种潜能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智能组合的个体,对学生的评价不应是关注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评价内容应当是多元的;评价方式应当是多维的。要通过评价,发现、促进学生强势智慧,借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只用单一的、用纸和笔可以测出的解答习题能力的个体。高中新的课程改革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意在培养具有各种素质的人才,这不仅是形势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新课改的开展要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成为当前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就目前多数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评价者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研究不透彻、评价目的迷失、评价方法不成熟、评价体制不完善、专业引领缺失、支持性环境欠缺,等等,这些原因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中出现了形式主义倾向。这些问题能否解决以及怎样解决,将直接决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质量与效果,并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进程。

三、新课程背景下对中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策略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是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课程改革健康、深入发展的重要政策与制度保障。

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要以“三个面向”和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功能,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全面关心学生的发展进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教育理论及心理学发展成果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要用开放、多元的眼光看待世界,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真提供舞台。基于这些理论,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并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想其他智能领域迁移;应该注重对学生建构知识时采用的策略或方法的评价,把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采用师对生、生对生及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而上述种种评价方式或指导思想上的转变,无不体现着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4]。

四、新课程背景下对中学综合素质有效评价的实践途径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正确、有序地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均衡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并为培养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提供保证。反思当前我们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要解决目前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所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障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实施。

(一)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有效评价机制。

        在新课程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建立注意将现代素质教育观、教育评价观和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质量观渗透到评价体系之中。多方听取和采纳不同层次群体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在形成的基本框架后,对其合理性、完整性进行研究,经过反复沟通与讨论、增、删、改,取得一致意见,形成递阶层次结构,即总目标→子目标→具体指标。即重视评价内容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又重视在评价时间、空间上的多角度与多层次,
静态与动态、过程与结果的结合。

(二)形成良好的评价制度,营造良好的评价环境。

        加大先进教育评价理念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素质教育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评价观,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公示、诚信、监督、申诉等制度,使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使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和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参考指标。

(三)完善综合素质的评价技术,规范评价标准。

        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条件,规范收集、管理和保存综合素质评价的各项数据,注重日常的观察、积累和实证资料的收集保存。注意评价信息的获取要多角度、多。加强科学文化素质评定,增强量化评价效能。对于上级规定开设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都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期末考查,进行学期总评。针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方面,应当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培养,教师从上课、听课及提问、发言情学具、预习复习、作业完成情况及作业质量、课外阅读、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节奏等方面全面考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取灵活,适合促进学科发展的方法进行评价,同时也应当充分鼓励学生的爱好和自由发展,最后给予综合评定。

(四)关注学生心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评价实效额度。
        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评定,坚持平等与发展性原则,在肯定学生外在行为的基础上,把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加以概括、升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五)注重评价结果,提升“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既定量又定性的诊断性价值评价形式,它注重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把日常生活片断事实和学生在中学生活中的整体表现相结合,避免了以偏概全和一俊遮百丑的评价问题。这种评价方式,客观上讲确实能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新课程的思想要求,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这六个方面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定为主体,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
        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内容,如何搞好有效地评价,将关系到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成败,更影歌德说:“你要我指点四周的风景吗?首先你要爬上屋顶。”不论是爬上屋顶还是蹲下身来,都是突破以往的局限。有了这样的勇气,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开辟出综合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有效评价的新天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性之舟才会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Z].2001.
[2][2]卢晶.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综合素质评价表的构想[J].现代教育科学2011,(04)
[3]李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8)
[4]马亮,何芳,马和民,陈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