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小练笔,架起阅读与习作的桥梁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1期   作者:周小平
[导读] 阅读和习作,是语文学科的本质性行为。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如此。
        周小平
        浙江省瑞安市云周中心小学  
        【摘要】阅读和习作,是语文学科的本质性行为。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如此。随着年级的升高,往往是有更多的学生越来越喜欢阅读,然而有不少的学生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越来越喜欢习作,甚至是讨厌或害怕习作。如何使阅读与习作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同步发展,正是笔者所困惑和要探究的问题。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找到了一条可取之道:在阅读教学中,巧设小练笔。重点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变换角度,抓改写。空白之处,抓扩写。事例模仿,抓仿写。奇思妙想,抓续写。
【关键词】阅读教学、习作训练、文本留白、小练笔
        所谓“小练笔”就是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习作训练。巧妙的小练笔,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书面表达的欲望,缓解学生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习作表达的能力,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真正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巧设小练笔。重点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变换角度,抓改写
        所谓的变换角度,抓改写,是指在阅读教学中穿插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对课文的内容理解之后,围绕文章主旨进行语言加工改造,重新组织,重新表达,生产出学生版的优秀作品。从而使得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能入情入境地进行习作表达。语文教学往往会在阅读课上收获了学生妙笔生花的佳作。收到了“读写,互为促进,同步发展”的效果。特别是一些生动有趣的经典故事,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适合学生改编文本。笔者在《巨人的花园》这一课的教学中曾收获了“以读促写”的喜人效果。在探究“花园变化和巨人前后行为变化的原因”这一环节中。基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童话故事本身的魅力,课堂进行得一帆风顺。学生的朗读达到了入情入境、有声有色的效果;对巨人的“知错、后悔和自责”的心理体会得淋漓尽致,也懂得了快乐要与他人来分享的道理。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出人意料的是:学完课文后,学生的突发奇想又给课堂补上一个环节——小练笔。现将课堂教学片段还原如下:
【师:今天的课真是开心,王尔德的童话真是精彩。这一单元,我们将会继续学到不同作家笔下生动有趣的童话,走进多姿多彩的童话世界。
生1:作家的童话我们可不可以改版?
师:当然可以!
生1:那我可以改写《巨人的花园》了。
师:你想怎么改,说来听听,可否与大家一同来分享你的改装版童话。
生1:或许巨人还会固执到底,继续赶走孩子们的。
师:有可能,这样的话,巨人的花园又将会是何等的荒凉和凄惨呢!那就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写一段巨人的花园又一次面临寒冬的情景。
生2:等等!我有不同的想法。我也想续写故事!
师:很好!我喜欢与众不同的想法,说吧!
生2:日子一天天过去,巨人慢慢地变老。等到巨人老得抱不动孩子们,不能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时候,他却天天坐在花园里,听听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度过他幸福的晚年。
师:有才,有创意!你们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3:孩子们被赶走以后,或许却在别处找到一座为他们敞开大门的花园。
师:一切皆有可能。请同学们展开想象,选一处来改写或续写,展示自己写童话的才能。可以根据刚才三位同学的思路,也可以写你自己新版的童话。
        孩子们的作品中开出了一朵朵个性张扬的花。瞧瞧他们写的片段。
生1:巨人怒喝道:“小毛孩,还不快滚!”说着便举起他那粗壮有力的手臂。小男孩将身子一扭一闪,躲了开去,飞也似的向远处逃跑了。与此同时,巨人的花园里,寒风凛冽,大雪纷飞,花草树木瞬间枯败。巨人冻得瑟瑟发抖,不一会儿就僵倒在雪地上。
生2:巨人的花园后面是一座荒废已久的旧宅子,常年没人打理,早已杂草丛生。孩子们被巨人赶走后,逃到了这座荒宅里。

荒宅里顿时鲜花盛开,树木茂盛……成了一座漂亮的花园。
生3:孩子们被赶走以后,花园里冷得出奇,巨人冻得病倒了,直到他孤独后悔地死去。
生4: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巨人也一天天老去,一拨又一拨的孩子相继来到巨人的花园里玩耍。花园里仍然是四季如春,每天充满了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巨人已是老得只能坐着他不能弯曲的身子看风景了,而他那爬满皱纹的脸上一圈又一圈地漾开了笑意。那些曾经在花园里玩耍长大的人们时常不忘来看看他,给他带吃的、喝的,给他讲有趣的过往 ……】
        学生的作品中,有再度寒冬的花园;有春暖花开、姹紫嫣红的花园;有后悔终身、凄惨冻死的巨人;也有与孩子们快乐生活,安享晚年的巨人;还有孩子们另辟蹊径,找到别处花园的……以往的习作中,未曾见过学生有如此习作表达的激情和欲望,也没看到如此美丽的文字,也很难看到别具一格的创意……总之,那一次的练笔,尽显学生的激情、创意和文采。这就是阅读教学中擦出来的智慧火花。
二、空白之处,抓扩写
        怎样在文本的“留白”下功夫?首先教师要把文本研读通透,然后进行巧妙设计。孙双金老师在《谈教师核心素养》一文中如是说:教师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教育情怀’和‘教育能力’。教师的核心能力最最体现在文本解读的能力上。孙老师强调:千重要,万重要,读懂文本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掌握文本就没办法。文章最后还说,这就是真理,就这么简单。事实告诉我们读懂了文本其实就是不简单。唯有读懂了文本,我们才能有了更好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才能达到预设的效果。要是教师自己没能读懂文本,一切的教学都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越是文本未曾着墨处,最是挑战教师研读文本的能力。只有教师自己充分感悟文本留白的余意,才有能力引导学生去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学生在这填补“留白”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事例模仿,抓仿写
        儿童都有天然的模仿能力,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可模仿的例子,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来降低习作的难度,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五年级的《新型玻璃》,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的例子仿写生活中的一种新型玻璃,或自己想要研发的一种新型玻璃。有了课文中例子的参照,学生笔下也会出现更多新型的玻璃。语言能力不是一朝形成,而是靠不断地“历练”。教材中的选文基本上是一些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是学生语言学习的范本,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把课堂上学习到的语言,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四、奇思妙想,抓续写
        “语文教学中,你把简单的事做好了,就是不简单。”管建刚老师在他的《一节好课》里如是说。到底怎样的课才算好课,没有唯一的答案。但我们可以断定: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能把文本的留白妙用,让学生不偏离文本主题,而又能有所思,有所感,而后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给文本添入别样的插曲或尾篇,无疑就是一节好课。阅读与习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要同等视之,不可偏指。阅读教学中,及时地、恰如其分地添加小练笔,是解决学生作文难的有效方法之一。
        总之,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训练,可以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为学生的阅读和习作架起一座平坦的桥梁。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使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使阅读和习作取得双赢的效果。只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明天的教学路上定会是精彩无限,朗朗晴空。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2015年第1期,《好作文是这样练成的》。
2、《小学语文教师》会刊版2016年第4期。
3、语文教学通讯2016专刊,《跳出盒子的思考》。
4、王鸿的《打开童书学语文》第二章《读写结合的基本策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