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视角下的城市设计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于丹丹
[导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期,城市建设的成效举世瞩目。
        身份证号:23081119940519xxxx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期,城市建设的成效举世瞩目。这个时期城市规划逐渐形成一整套从设计到建设到管理的流程,对中国城市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支撑作用。随着中国城市从快速发展时期转型到精细化发展时期,同时大量城市既有城区也亟待更新完善,各方面都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城市设计工作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建筑学视角下的城市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学视角下;城市设计
        引言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观察,建筑学和城市设计以及城市规划存在关联共生的关系,这种交织的关系,令城市设计在很长的时间段存在建筑学和规划思维的移植现象,建成形式的设计被建筑学所主导;而城市发展的控制方面被城市规划所占据;城市设计被认为是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设计的发展,其多学科融贯和多专业协作特征更为清晰,建筑学维度关注城市设计的角度也在发生转变,更多地关注如何处理好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层面:为此,本期更多关注城市设计的落地性,如何推动基于城市设计开展建筑设计,如何改进城市设计的方法路径,以及新技术带来的城市设计范式的转变,更好地指导建筑实践;还有对多尺度空间关系的体验式的研究与把握,对城市空间运营效率、空间活力与品质提升的研究等方面。
        1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作为城市建筑工程建设的事前准备工作,常通过图纸、文字的方式进行,如果建筑图纸出现问题,则该建筑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以及建设完成后使用过程中都会出现问题,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在城市规划中,城市区域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功能划分,城市开发首先进行建筑、道路的规划,包括住宅区、城市中央商务区、学校等。因此建筑作为一门学科,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建筑既可以作为单独个体,又可以作为建筑群。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不仅追求外在的美观,也要考虑其与城市的匹配度、协调性。如在城市的高速道路附近建设重要商务区,尽管建设得高大美观,但不符合城市的发展,中央商务区作为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象征,应该建在城市的中心、道路最优的位置,使其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因此,城市建筑要重点考虑地理位置的因素。
        2建筑学视角下城市设计的优势
        (1)我觉得建筑师从古至今都是物质空间环境设计创造和工程实现的最主要的力量之一。无论是他们接受的专业训练,还是自身的专业稟赋,都会让他们对于诉诸感官的空间环境信息及其特性非常敏感,比如形体、空间、尺度、色彩、肌理、植被、地形地貌等等。而这些信息恰恰是塑造一个良好聚落环境的重要因素。建筑师群体善于感知这些外部空间环境信息,并能够对这些信息以设计要素的形式加以整合,进行创造。总而言之,建筑师具有城市空间组织的艺术想象和设计能力,善于把握地形地貌、生物气候等条件赋予的城市视觉环境特征,因此建筑师群体的存在是创造中、微观尺度高品质公共空间和人居环境的基本保证。
        (2)近期国内对于城市设计的高度关注主要来源于两个重要的会议。一是2013年12月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指出了要重视历史文化、自然特色、永续利用、地域特色、时代风貌和中华优秀文化。第一次提出城镇建设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观点,虽然并没有提到城市设计,但是业界在解读中已经认为这是需要加强城市设计的信号。二是2015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会议中多次提到城市设计,如“切实做好城市设计工作”“要加强城市设计”“全面开展城市设计”等。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我认为建筑师群体未来将会是上述城市设计工作的直接贡献者。


        3城市规划中的建筑设计
        3.1在建筑设计中寻找城市的历史
        我国建筑的发展进程表明,建筑由为神建到为人建,从浪漫主义到实用主义,从为一人建到为众人建。建筑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它最终的走向是为人而建、内外兼修。不同时代有不同形式的建筑,如埃及金字塔体现出当时的文化特点,具有对称的特性,承载着上千年的历史,具有浓郁的历史气息,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古埃及人类的文明和智慧,从而获得当代城市规划的灵感,即古代金字塔的浪漫主义升华到创造出符合当代审美的实用主义。文物建筑往往与现代设计冲突,很多历史古迹因城市发展而不得不拆除重建,造成巨大的文化损失和资源浪费。城市规划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古建筑承载着历史,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当它与城市规划冲突时,不妨从文物古迹的角度去规划设计,将古建筑作为城市景观,既为城市带来旅游经济收入,又可大大提高城市知名度,有利于城市发展。
        3.2空间叠合
        其次,空间叠合指的是对城市滨水空间内的点状、线状、面域空间的叠加组合。其中,线状空间指的是上一步线性构建的内容,点状空间主要是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和开放空间的设置,面状空间则是滨水周边大面积的建设开发用地区域。在徐州六堡水库周边地区城市设计中,设计在前面线性要素控制的基础上叠加了点状和现状空间,包括重要的公共节点与绿色开放空间,以及集中开发区域(图2)。点状的特色空间营造以及面域的开发空间预留可以兼顾城市公共性休闲空间与经营性开发建设,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城市设计测算在城市开发的质与量上取得一个平衡。此外,城市设计过程中的空间叠合可以为城市滨水空间的多样化共享创造可能,比如滨河景观步道与游船码头、音乐广场、商业设施商务办公场所的有机结合。这种公共服务和补充性质的商业设施可以在避让开生态脆弱区域,以点状用地的形式嵌入线性的河岸带。
        3.3将城市功能布局作为一种城市形态
        在当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各项社会经济现象曰趋复杂,城市空间与功能曰新月异,快速更迭。在空间功能的组构互动模型中我们将城市的自然人流概念化为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形态互动的“产物”,即人们可能通过无意识地对城市空间的直觉阅读而进行出行的决策,并可能通过有意识地对城市功能布局的理解来安排自己的活动,而二者的统合成为了城市空间中自然的人流。人们通常通过判断人流的集聚和分散来理解功能的吸引力、空间的利用率,而后将其与其他社会经济成本联系起来,并最终在其意识中形成对于城市建成环境社会效应的认知,比如人流聚集的地方则零售业的租金相对较高。相关的论断可以在许多空间行为理论以及区位选址模型中找到印证。
        结束语
        在经济发展中,城市变革是必然过程,我们必须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去进行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顺应城市发展的方向,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方便居民生活,利于工厂生产。本文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出发,阐述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是对前人经验的汲取和现实问题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金荃,刘艳丽,王聿丽,陈芳.建筑学专业本科阶段城市设计教育探索[J].城市建筑,2020,17(28):117-120.
        [2]甘依灵.21世纪国外空间结构完善的城市设计理论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20.
        [3]李小娟,兰旭.建筑学专业城市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流行色,2019(12):139-140.
        [4]杨新刚.建筑类高校本科教育阶段城市设计联合教学模式研究[J].城市建筑,2019,16(31):12-15.
        [5]李欣,程世丹,张翰卿,舒阳.场所营造——昙华林历史街区城市设计教学实践[J].中国建筑教育,2018(02):5-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