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田间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龙黎明
[导读] 摘要:水稻稻瘟病作为水稻生产过程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会对水稻的高产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南充市嘉陵区龙岭镇便民服务中心  四川南充
        摘要:水稻稻瘟病作为水稻生产过程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会对水稻的高产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文就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因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水稻稻瘟病的田间症状,提出了其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希望能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田间症状;综合防治技术
        引言
        稻瘟病,又被称为稻热病,在世界各地水稻种植中都有发生,和纹枯病、病毒病、稻曲病合称为水稻四大病害。稻瘟病主要是由稻梨孢菌引发,自然条件下,该菌种仅侵染水稻,为水稻生产带来重大威胁。因水稻品种不同,栽培技术不同,气候条件差异,稻瘟病带来的危害也存在差别。当然,若无法及时控制,带来经济损失是必然的。对此有效控制稻瘟病,才能保障水稻产量与质量。
        一、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因素
        1.品种抗性
        水稻品种抗性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其稻瘟病的发生以及发病的严重程度。在刚刚引入一些水稻品种时,可能会出现程度较轻的稻瘟病,但是在几年的连续种植以后,其稻瘟病的发病程度会逐渐增加。当前,相当一部分地区所采用的水稻品种为垂直抗性品种,并不具备水平抗性的能力,由于水稻种植品种过于单一,导致其在大面积种植以后各种导致稻瘟病的病原菌会出现不断积累的情况,进而导致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
        2.气象因素
        温度、光照、湿度和风等都是影响水稻稻瘟病流行的气象因素。在这几个气象因素当中,温度和湿度存在着互相关联的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稻瘟病的流行。例如,在温度23-30℃,同时相对湿度超过92%的环境当中,更容易促进病菌的生长繁殖,进而加大病害的流行强度;如果光照不足,同时稻株的组织处于较为柔弱的状态,也容易导致水稻抗病性的降低,进而引起病害的流行;风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病菌孢子的传播,但是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同时空气较为干燥的晴天,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及侵入极有可能受到抑制。
        二、水稻稻瘟病田间识别
        1.叶瘟病的田间识别
        通常情况下,叶瘟多发生于水稻三叶时期,在分蘖到拔节期,叶瘟带来的危害最严重。病菌侵染叶片后,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病斑在叶片密布,叶片出现枯焦症状,自主萎缩,根部腐烂。依照病斑的色泽、形状与大小,叶瘟病可分为急性、慢性病。急性叶瘟病,病斑为暗绿色,斑点大多为圆形或者两端稍尖的椭圆形,之后变为梭形,当斑点密布在叶片,会产生灰色霉层。该种病斑多在高湿、适温、稻株嫩弱时出现,是叶瘟病的流行预兆。慢性叶瘟病是一种典型病症,病斑为菱形或者梭形,斑点中央灰白、边缘黄褐色,病部霉层大多为灰绿色,形成孢子量少于急性病。当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灰色霉层,且多在老稻叶上分布。
        2.穗颈瘟
        穗颈瘟在穗颈、枝梗、穗轴等部分发生较多。刚发生时产生浅褐色水渍状小斑点,之后病斑逐渐扩展,最终导致穗颈节坏死。如果水稻生育期中发生穗颈瘟较早,则容易发生白穗;如果发病迟,则造成籽粒干瘪,影响产量。穗颈瘟一旦发生尚无有效药剂防治,因而要提前预防。
        3.谷粒瘟
        谷粒瘟一般在护颖、谷壳上发生,发病程度重的可导致水稻籽粒变为黑色。如果在谷壳上发病较早,则产生椭圆形病斑,中间呈灰白色,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谷粒变瘪;如果发病较晚,则产生椭圆形或者褐色不规则形斑点。护颖上发生时一般颜色转为褐色,由稻种携带的病原菌侵染发生。
        4.节瘟病的田间识别
        通常情况下,节瘟病大多在稻株剑叶的1、2节上发生,疾病大多在抽穗之后发生。在病害初期,稻株节上出现褐色斑点,之后呈环状分布,直到扩大至全节,
        为黑褐色斑点。天气潮湿时,病斑上会生出绿色霉层,后期病节会出现凹陷、干缩等症状,影响水分与养分运输,导致稻穗早枯,无法正常灌浆成熟,水稻颗粒不饱满。


        三、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1.消除田间病菌来源
        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田间稻草的处理工作,以防带菌稻草威胁水稻,进而导致稻瘟病的传染。对于已经感染了稻瘟病的田块,应在秋季对其进行翻土和松土,从而将携带有稻瘟病的遗留物质有效清除,进而保证插秧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田块在前一年发生过稻瘟病,需要清除干净田地内的漂浮物及水稻秸秆等,从而使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减少。另外,如果以稻草作为肥料来源,必须保证其充分腐熟,从而有效减少病原菌的产生和增长。
        2.加强栽培处理
        在稻苗扦插时,应保证稻苗间距的科学性,避免稻苗过密或者过稀。同时,合理施撒氮磷钾肥与腐熟肥。同时,通过浅水勤浇方式管理,促进水稻茁壮成长,提高水稻病害免疫力。在稻苗移栽时,应利用药液浸泡秧苗。在稻苗移栽过程中,可采用750倍液、浓度为20%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或者采用2000倍液、浓度为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将秧苗倒放在药液中,浸泡30~60 小时左右,堆放30分钟后移栽。在移栽前3~5 天,还应采用浓度为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公顷300 g药剂与30 kg水配置,喷施在田地中,控制稻瘟病的发生,保障水稻的质量与产量。
        3.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将田间越冬病原菌清理干净。水稻稻瘟病的病原菌多来源于种子或者田间稻草,因而做好种子处理、清理田间稻草可以减少大部分残留的越冬菌源。二是适时早栽。在寿县地区水稻播种的适宜时间范围内尽量提早,缩短叶瘟危害的时间,降低水稻生育后期可能受到的低温连阴雨的不利影响。三是科学施肥。结合水稻生长发育各阶段对养分的需求特点以及水稻栽植地的土壤特点进行科学施肥,提高底肥的施入比例,降低追肥施入比例,增加有机肥用量,减少无机化肥用量,合理控制氮肥、磷肥、钾肥的配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先对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针对性地进行配方施肥,多施水稻专用配方肥,为水稻健壮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条件,提高其对病害的抵抗能力。四是水分管理。浅水插秧,返青时保持深水,确保水稻田内水、热、气等条件的协调,促使水稻早生快发;水稻分蘖期快结束时晒田;水稻抽穗至扬花期不能断水,确保田间一直有水。五是进行区域化种植。栽植水稻时尽量避开往年经常重发病的老窝田,采取轮作方式,降低田间积累的病原菌基数,减少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几率。
        4.做好药剂预防工作
        首先,在播种之前,需要采用70%的三环唑1 800倍液对种子浸泡24h,做好相关催芽及播种准备工作。
        其次,在移栽前5天,还需采用70%的三环唑1 900倍液作为送嫁药对秧苗进行喷撒,从而对叶瘟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
        此外,在缓苗以后,还需在每亩的稻田中喷施100ml浓度为40%的稻瘟灵乳油或者80-100g浓度为40%的稻瘟灵可湿性粉剂。
        另外,在抽穗期,要做好穗颈瘟的预防工作,可以将1 500ml 40%的稻瘟灵乳油兑水后进行喷雾防治,每隔10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2-3次。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水稻生长各个阶段,都可能发生稻瘟病,若种植户不能加以重视,导致稻瘟病蔓延,轻则导致水稻减产,重则导致水稻绝收,为种植户带来极大损失。因此,种植户应全面掌握稻瘟病病害症状,提高田间识别能力,一旦发现稻瘟病,应及时施药防治,降低稻瘟病带来的影响。同时,在水稻种植期间,通过拌种、科学处置患病稻草、加强栽培处理工作、慎用药剂等,全面控制水稻稻瘟病,保障水稻产量与质量,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波,唐前君.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9(02):120-122.
        [2]徐丽丹,周尘,赵健元,等.江阴市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9(02):110-111.
        [3]梁俊,康永龙.水稻稻瘟病的特点及预防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8):78+80.
        [4]纪宗锐.水稻稻瘟病田间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13):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