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合唱分层教学”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1期   作者:陈玫玫
[导读] 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所要求的合唱教学
 
        陈玫玫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实验小学 362500
        摘要: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所要求的合唱教学,是希望通过合唱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表现能力,以及相关的反应能力,让学生可以在积极进行感情交流的同时,有着可持续性的音乐参与度。此外,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对学生音乐水平和音乐能力的更高要求,也为小学阶段的合唱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新形式下的合唱教学,不仅要求注重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对学生相关艺术素养的塑造和培养,也更加重视在小学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的修养。进而帮助学生实现音乐艺术等领域的健康发展,乃至于全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对基于学科素养下的分层式合唱课堂教学方法结合小学生在合唱课堂中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特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音乐  合唱教学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课程,不仅要重视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也要重视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课堂所必须的、音乐教师组织的合唱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多的感知音乐的独特魅力,促使学生更加明白合作表演的内涵和意义,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帮助学生在合唱的音乐教学中感受到音乐美的熏陶。因此音乐教师在对音乐课程标准进行研究和研读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起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学科中的重要性。重视合唱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地位。音乐教师要在努力提高学生合唱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的同时,对学生参与合唱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引导及不断探究和提高。合唱教学的课堂质量和课堂开展方法,对积极引导学生投入进小学音乐的合唱课堂中,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美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并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和相关的音乐技能的掌握能力。
        一、培养学生合唱能力,激发学生合唱课堂的审美性
        开展小学阶段的合唱课堂教学实效,音乐教师应确保最终的合唱教学效率和合唱课堂的开展质量应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对学生的要求,音乐教师在开展合唱课堂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音乐课堂知识掌握情况、音乐课堂参与情况以及小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合唱水平,为结合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标准和音乐教学目标,来制定相关的合唱课堂的教学规划。通过合理性科学性的音乐课堂教学规划,来为接下来的合唱教学的开展工作提供正确性的指引。进而满足学生对合唱课堂的需求和对全面发展的需求。

对于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这项教学工作和教学活动来说,合唱教学中不仅包括了音乐独有的艺术性的特点,还包括了显著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的特点,要想让学生全身心将自己的学习兴趣投入进音乐合唱课堂中,并加以努力学习和积极参与音乐知识,就要唤醒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兴趣,作为音乐教学的基础,如果音乐教师仍然是按照传统陈旧的合唱教学方法和合唱教学开展模式,只是强迫性、机械性的让学生针对某个特定作品进行反复性的练习,这种强迫性的教学方法,就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对音乐课堂,尤其是合唱教学的抵触心理和厌倦心理,进而丧失对合唱课堂的学习兴趣和合唱课堂的参与兴趣。因此无论是出于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学习状态及态度的调整,还是出于对提高学生合唱能力和合唱技巧的角度,教师都要将提高和培养学生对合唱教学的兴趣,作为合唱教学的开展基础和前提,要保证小学生对合唱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有所提高。教师要不断改进合唱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音乐教学手段,来提高合唱课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例如: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唱教学的引导阶段,可以根据该堂合唱课上所选择的合唱曲目和合唱教学目标,通过多媒体的手段来提前搜集与该合唱作品相关的图片或者相关的动画视频讲解,引导学生将相关的课外知识与该节合唱课堂所学习的合唱曲目和合唱教学目标相结合。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帮助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性、直观性的音乐学习环境和合唱教学氛围,在活跃音乐合唱教学课堂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己对合唱活动和合唱教学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兴趣,进而促进了合唱课堂的开展和合唱教学的顺利实施与进行。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加入自己的例如手拉手或者肩并肩等肢体动作和肢体语言,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更好的表现合唱曲目中的音乐情感和音乐内涵。鼓励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合唱曲目中的音乐内涵和音乐情感,不仅可以调动合唱课堂的活跃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合唱课堂的参与积极性和能动性,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合唱曲目的同时感受到音乐所具备的情绪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与肢体表现能力。
        二、做好分层教学指导,提高学生音乐合唱的层次性
        音乐教师要推动小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是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就要关注并重视不同音乐知识层次和音乐能力的小学生的发展与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合唱课堂中获得针对性的培养与训练。进而使每一位学生在合唱课堂中都可以获得合唱知识和合唱技能的提高以及音乐素养的最终提高。从音乐教材中对于合唱部分的设置与要求来看,活动教学中既要包括于多声部的节奏训练,也要包含多声部的打击与伴奏训练,相同组别的多声部音乐中其具体声部之间也有较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对不同声部的兴趣和学生的音乐基础,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所能掌握和自己感兴趣的声部来参与合唱教学课堂。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小伙伴,构建音乐教学小组,使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合唱课堂的合作,来取得理想的合唱课堂效果。教师要积极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合唱教学中的表现,提高合唱训练和合唱教学的层次性和多样性,要在学生的合唱合作中做好指导和引导工作,照顾不同音乐知识层次和不同音乐能力的学生,让合唱课堂的音乐小组同学,在合唱课堂的开展过程中取长补短,做到合唱训练的优势互补。教师既要发挥学生在合唱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也要对学生在合唱课堂中的合作进行观察和指导,进而提高学生在合唱训练中的协调性。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在给以学生旋律美、和声美的同时,又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协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合唱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科学系统地进行练习,促进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继志.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方式探析[J]北方音乐,2018(5):14-15.
[2]刘文婷.小学音乐课堂童声合唱教学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8(4) : 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