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反思探索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1期   作者:陈越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教育方法得到了教育学者的重视

        陈越
        江苏省常州市翠竹中学    213000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教育方法得到了教育学者的重视,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广受关注。因此,历史学习首先需要建立在兴趣学习之上,然后通过合作学习以及分组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认知,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历史学习的快乐,最后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和历史素养的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要重点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并有效结合小组合作的模式,同时选择契合小组合作教学的各种教育手段,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历史;学生评价;问题意识;教学策略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十分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经常使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并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同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会进入到被动学习的状态,由此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和学习质量提高。而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出现,快速有效地改变了这一教学弊端,其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能够做到对问题积极地思考,也能够提出问题,并通过相互交流和沟通,找到正确的学习之路。
一、初中历史教学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合作学习需要一定数量的成员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1]。但是根据目前的历史教学现状来看,在进行小组成员分配时,便出现了不合理的情况,有时教师为了实现民主自由,便会促使学生进行自由分组,此时,有一些小组便会呈现出优等生聚堆的情况,而一些小组内的成员很多都是学困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优等生多的小组能够激烈地探讨问题,而学困生多的小组,由于对知识的不熟练或是不理解,则很难开展合作交流,由此严重影响了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发展。另一方面,合作学习期间,由于出现的小组过多,教师很难同时兼顾,其中,部分学生便会将合作学习作为幌子,在课堂上交头接耳,严重降低其学习质量。
二、小组合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针对学生现状,合适地进行小组分配
        想要实现小组学习实效性的显著增强,就需要在认知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促使小组分配朝着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2]。例如,在进行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三国演义》的影视片段,并向学生进行提问,“这个片段主要讲了什么?”有的学生回答是赤壁之战的内容。历史教师事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并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此时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促使其实现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为了能够带动学困生,促使组内成员的共同进步,教师在每个小组内都安排一个历史学困生,并且适当安排优等生。合作学习期间,通过相互交流和激烈沟通,能够实现知识的剧烈碰撞。

其中,有的学生根据所掌握的基本资料,讲述了自己所认为的曹操官渡之战获胜的原因;也有的同学讲述了曹操败于赤壁之战的原因,根据同学的讲述,小组内其他成员可以提出异议,并进行讨论和研究,最终实现学习效率的显著提升。
(二)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
        问题设置简单来说,是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设定的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和开放性的历史问题。同时,问题的良好设置,可以轻松带动每个小组成员在学习方面的深入探究[3]。例如,在进行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而为了促使其合作学习质量的显著增强,历史教师可以用问题作为引导,促使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如“秦灭六国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合作分析,大致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主要从经济因素来看,由于战争的频发,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打乱,甚至是流离失所,经济因此也受到严重影响,此时的人们渴望和平。然后,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出秦灭六国的示意图,并指出秦的疆域,促使学生能够进行认知和了解,进而询问学生秦灭六国的顺序。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接收教师的启发和诱导,由此不断地认识和了解了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手段,并且重点掌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基本概念。
(三)对于学生做出有效评价
        小组合作阶段的学生很重视他人对其的看法和评价,为此教师若能针对每个小组进行公正、客观地评价,就会使得学生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并且能够有效地带动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心。以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鸦片战争”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根据具体问题,进行相应提问,由此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4]。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有的学生回答,是因为想要开辟国外市场,掠夺廉价原料等原因。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问题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对我国造成了哪些危害?”有的学生说,造成了白银外流。那么除了这一点,还有别的危害么?还有银价上涨以及毒害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等。除此之外,历史教师可以引导组内学生之间相互提问题,并且对其进行有效评价。如“面对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哪些措施?”组内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提问者根据回答的具体内容,对其进行有效评价。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利用小组合作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更能够促进历史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引导性作用,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可以一直得到不同的学习体验感和新鲜感。
参考文献:
[1]仼树娟.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1):41-42.
[2]唐琪.集百家之长,徜徉历史长河——也谈历史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中学教学参考,2020(31):60-61.
[3]李中华.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J].当代家庭教育,2020(22):79.
[4]耿雯雯.“学”有所悟  “学”有所乐——小组合作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读写算,2020(21):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