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起舞—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1期   作者:黄钦
[导读] 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罗兹曾说过:“喜爱音乐的人只需要任何一点发自内心的自然(反应)


        黄钦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430000

                         
        摘要: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罗兹曾说过:“喜爱音乐的人只需要任何一点发自内心的自然(反应),便可享受到他们表现音乐和体验音乐的快乐。”体态律动就是以独特的表现方式,通过让学生随音乐以不同的姿势或肢体的表现感受音乐的结构、音乐乐句的表达,让学生在体验、合作、探究中感受学习音乐的真正乐趣。
        关键词:体态律动、表现方式、感受乐趣
        一、音乐中的体态律动
        体态律动是是以解决音乐教学中的问题为主体。是一种体验音乐本体、表达音乐本体的方法,是音乐体验的反射。体态律动能让学生在表现、律动中感受音乐的结构、音乐乐句的表达,不仅仅是仅限于在音乐中用动作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表现,而是更多的加强了学生的参与面。让学生在不断的聆听音乐表现中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而动作无需像舞蹈那样那么的富有表演性,只需由心而发。
        二、体态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体态律动表现音乐中的节奏
        “节奏”则是体态律动的核心,在以“节奏”作为核心的基础上,体态律动则是帮助学生有效地控制自己内的听觉,通过自己的肢体表现,从而使得同一个节奏型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或律动方式。例如:“当出示一个节奏型时,学生可随节奏拍手、踏步、蹦跳、拍击自己的身体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的情绪、力度、速度及音乐的结构。例如:五年级音乐课《赶圩归啊哩哩》,在普通的音乐教学里我们都会从聆听、了解歌曲背景、跟琴学唱、选择打击乐器伴奏进行教学。跟单独学唱相比学生更愿意参与到音乐的表现中,我尝试在歌曲中依次加入了拍手、跺脚、拍腿等简单的律动方式让学生先“玩”起来,在律动中感知音乐的要素。
        (二)体态律动表现音乐中的情境
        在音乐中其实各种音乐要素都可以用身体语言得到传达,律动和音乐一样都有自己的“手势”与“表情”,让学生通过肢体的表现歌曲的意境将主要的知识点渗透在整个体态律动中。在二年级音乐欣赏课《我是人民小骑兵》中我尝试通过用体态律动加强学生对音乐主题旋律的记忆, 听辨音乐情绪的变化并用体态律动表现音乐的情绪变化。在整个教学中特别是在整首乐曲的中间部分我没有忽略,而是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草原小骑兵在草原上优美舞蹈,遇到暴风雨、克服困难、欢乐骑马等情境,并让学生用身体动律表现小骑兵挥鞭骑马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催马扬鞭的动作从模仿到创编层层递进,让学生人人参与、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
        (三)体态律动表现音乐中的旋律
        在二年级音乐课《三只小猪》中我尝试让学生模仿音乐中小猪的可爱憨厚的样子,引导学生在主题音乐的地方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小猪们盖房子的动作,并在最后的完整欣赏中要求学生对音乐做出盖房子的相对反应。主题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整首乐曲的结构是怎样的?其实已经渗透其中,而学生在体态律动中已经获取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同时在反复的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已经能将主要的音乐旋律牢记在心里。这样不仅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到音乐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四)体态律动激发创造思维空间
          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中音乐与体态律动是可以转换的,用我们的肢体去表现所听到的音乐的节奏、情绪、旋律、情境。虽有这但仍够,我们更需要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空间,在模仿的基础上以小组的形式创编合作,表演出自己内心感知到的音乐形象。或是在模仿老师动作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编并加入空间概念给予学生新的音乐体验。


二、体态律动运用在音乐教学中的目的
        体态律动的目的是音乐学习,方法是音乐与体态律动可以相互转化的形式。体态律动不仅仅是仅限于在音乐中用动作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表现,而是更多的加强了学生的参与面。让学生在不断的聆听音乐表现中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而动作无需像舞蹈那样那么的富有表演性,只需自然简单的,是以学生从自身由内而发产生的共鸣所带来的身体的解放。其实体态律动始终都是为了在更有效的音乐教学中进行运用,让学生在不断探索、表演、创编中加强音乐感、表现力。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与同伴合作、交流,通过想创编对音乐的“体验—表现”最终与音乐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与表现力。
        其实音乐终归是情感的表达,但是音乐的情感表达并不是仅仅留下一种印象就足够的,听觉的享受也并不是仅仅停留在旋律所来带的或是节奏给予的冲击的这一层面,将音乐的表达更为具体化,与学生的肢体相协调,遵循我们内在的声音感知音乐的美好。
                                                                
                                                                结   语
  体态律动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音乐知识的学习而不是单纯的身体训练,是强调对音乐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使得音乐感得以提升。虽然呈现的是身体的律动但最终将要解决的是音乐学习中的问题,感知旋律中情绪的变化、音乐的结构,培养学生将自己在音乐中的体会用自己最自然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我们的身体是连接音乐和内心世界的桥梁,肢体的每一个动作都能成为传递音乐的载体。其实体态律动就是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的通过自己去感受音乐的意境、音乐的美,而不再是像原来那样只是单纯地去聆听老师们去说。让学生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表现欲望、自己理解音乐的一种感悟。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音乐、热爱音乐、勇于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真正去体验音乐所带来的感悟和领悟。这些区别于原来,因为这些应都是学生自己给予自己的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是引导者。







参考文献
《音乐教学法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ISBN9787806928226
《舞蹈艺术概论》上海世纪出版社ISBN978-80553-625-5/    J.523
《达尔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ISBN978-7-5444-3062-3
《美国学校音乐教育》上海世纪出版社集团教育出版ISBN978-7-5444-3049-4/J.0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