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1期   作者:黄萌
[导读] 体态律动,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形式

        黄萌
        昆明市官渡区云溪小学  650000

        摘要:体态律动,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形式,同时也是人们面对音乐感染下的自然反馈。通过体态律动,可以通过身体的各个部位富有节奏的动作与音乐发生交流、应和,进而感知音乐的速度和力度、音高与节奏等,增强音乐审美能力。本文以小学音乐教学为探究载体,从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策略视角进行探讨,以期实现教学相应的目的。
        关键词:体态律动; 音乐教学; 运用; 策略;
一、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适应小学阶段学生情况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阶段,对世界的认识也刚刚开始,既尝试与社会接触,也试着去快乐地了解着世界。也正因此,枯燥的说教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带有游戏化、情境化、富于变化的表现,才更能吸引他们的关注,将学习工作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思考及参与探究。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尝试展开体态律动教学,转变当前学生坐在音乐教室学音乐的现状,带领学生以身体去配合音乐、表现音乐,化静态听讲为动态参与,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特点,满足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乐趣,逐渐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满足了学习的需要,成为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选择。
(二)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
        “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快乐你就跺跺脚”,随着音乐而动的身体,能够使学生对于音乐有参与感,真正沉浸其中地去听、感受音乐,实现心灵与音乐的相通。小学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引导他们随着音乐而动,跟着节奏舞蹈,就能感受其中的乐趣。在体态律动教学下,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变得丰富多彩,教师指导学生采用丰富的动作形式,使课堂变得动态、多变,引导学生自主进入音乐学习中。动态的课堂,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不同于其他课堂的形式,使音乐拥有了自己的特点。当学生融入音乐中,就会有一种浑然天成的趣味性展现出来,尽管小学生还很难用语言说明这种感觉,但是情绪、直觉的体验是不能撒谎的,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其中、参与其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入体态律动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跟随音乐的节奏产生律动的欲望,无意识地加上自己的肢体动作。这样的过程是十分自然的,学生表达出的也是自己对音乐最直观的理解,每个学生由于自身艺术素养以及理解能力的差别,在身体律动的表现上也是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反映,掌握学生的理解情况。在学习歌曲《数鸭子》的时候,这首歌的旋律是十分明显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跟随音乐做出一些动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小手掌作为小鸭子的嘴巴,将手指并拢,跟随音乐一开一合,这样的过程就可以将学生带入相关的情境之中,让学生通过动作理解歌曲,在脑海中构建相关的场景,从而把握音乐的旋律,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歌词写道:“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找寻相关的视频为学生播放,创设直观的场景,让学生能够进入相关的情境之中,体会歌词的意义和歌曲的旋律,从而在体态语言上有感而发。
(二)开展课堂游戏,渗透体态律动
        小学时期的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要远远高于学习知识的兴趣,在课堂上加入游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改善课堂教学枯燥单一的现状,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设计课堂游戏。在体态律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游戏,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欢快的游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在游戏中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喜欢音乐,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在学习《澎湖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手拉手围成圈走,跟随音乐节奏晃动身体,教师可以随时暂停音乐,喊出一个数字,学生需要根据教师喊出的数字抱团,如果教师喊“4”,此时就需要有4个学生抱在一起,没有成功抱团的学生会被淘汰,随着游戏的进行,留下的学生会越来越少,最后可以选择几个表现好的学生作为获胜者。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会有很强烈的参与意识,不仅可以保持较高的兴趣,还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律动。
(三)用体态律动展现歌曲的内容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以及引导小学生通过肢体的动作对歌曲的内容进行展现,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了解音乐的知识,还有利于提高音乐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长鼻子》这一节课中,教师引导以及鼓励小学生在音乐的背景下,模仿大象以及小象的动作,这样做可以将课堂热烈的氛围调动起来,还能通过肢体动作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思想,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歌曲的内容,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以及兴趣,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在课外中通过体态律动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提升小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不仅需要在课堂上教师进行培养,还需要在课下进行合适的练习活动,加深对音乐的欣赏。只有将课上与课下进行结合,才能将体态律动的优势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质。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听一些抒情性强、旋律连贯、节奏性舒缓的音乐,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巩固体态律动教学的成果。
(五)利用体态律动将小学音乐的知识具体化
        在人类的知识体系中,音乐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将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将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体态律动,从而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
三、结论
        将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让课堂变得有趣,有利于小学生接受音乐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注意力,提高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引入体态律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还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1]马俊. 体态律动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中),2019,(01):78.
[2]刘冰洁. 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1):6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