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1期   作者:高彤彤
[导读] 新课标教育改革明确提出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高彤彤
        河南省新郑市实验小学   451150
        摘要:新课标教育改革明确提出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生活化教学法就能够体现出创新性这一特点,尤其对于小学美术这门学科的教学而言,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否联系实际生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有句话说得好,艺术源于生活,只有教师引导学生将美术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美术思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术的魅力,发现生活中的美。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美术课堂中主要体现在教学的生活化。倡导美术教学走进社区、走进自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密切接触。学生可以在高度生活化的美术教学中感受到生活中的艺术,建立起发现美、欣赏美的美术意识,对于生活中的艺术产生基本的判断能力。
        一、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法应用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美术生活化教学,淡化了学科中心。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提高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生活中的事物是美术创作的源泉,用生活中常见的瓶盖、纸盒、包装袋等废弃物作为美术材料,学生用绘画、装饰、拼贴、折叠等方式对这些生活材料再创造,呈现出生动的作品。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环保理念的熏陶。用生活中难忘的经历、见闻、趣事等作为美术素材,学生用美术日记、涂鸦画、剪贴画等方式对这些生活素材再表现,记录难忘的瞬间,促进了学生的美术创作欲望,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作为生活的主体,在美术课堂上充分发挥想象力,抒发自己的情感体验,陶冶美术情操,享受美术学习的欢乐,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
        美术生活化教学,拉近了学生与美术知识的距离。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美术知识,掌握美术知识。美术生活化教学注重学生的直接体验和真实感受,把美术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贴近学生的生活,新学习的内容会很快融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完成知识的建构,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教师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切入点,讲解知识。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美术学习,感到学习内容就在自己身边,能够有真实的体会,并可以借助生活中已有的经验自觉接受新知识,理解所学内容,有所感悟。头脑中便会形成清晰的认识,减少理解的障碍,知识便很难遗忘,比机械记忆的效果提高很多,学习起来也轻松,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二、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法应用的方法
        (一)挖掘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
        包括美术学科在内,我们所学习的所有学科,都来源于生活,我们随时随处都可以在生活环境中发现相关的学科知识,这给了我们生活化教学创造了先天的条件,教师要积极在生活中挖掘可以应用到美术课堂的教学资源。像在小学美术课上,我们通常都会开展以《四季美术》为主题的绘画活动,以前教师会让学生画一画春夏秋冬的景色景象,比如春天的小燕子,夏天的烈日,秋天的麦子,冬天的小雪人等等,这虽然也是来源于生活的创作,但是我们的目光可以更开阔一些。

教师可以将四季的自然景色放宽到四季中的社会景色,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人们在一年四季中比较典型的活动的图片,比如放纸鸢、吃雪糕、收麦子、打雪仗的图片等等,这些图片中的场景都来源于生活,可以有效地勾起学生的生活印象,让学生联系生活完成“四季美术”的创作,既可以搭建起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又能够活跃学生思维,打开学生创作视野。
        (二)培养绘画艺术思维
        对于大自然的事物进行写生,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动态的自然变化,还可以辅助学生从侧面来进行绘画,用生活化的事物来烘托动态事物的形态和表现。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艺术思维,帮助学生学会动态变化的艺术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例如在学习《下雨了》这节课时,同学们需要对生活中的天气现象进行观察,然后完成对于自然天气的绘画作业。在课前导入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交流一下对于下雨的看法。很多同学的直观表达都是雨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侧面来回忆自己对于雨天的看法。学生们回忆起了自己的雨伞和雨衣,以及湿漉漉的地面和湿润的花朵。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天气预报,选择一次下雨的天气,让学生在走廊上观察下雨的情景,开展一次写生绘画。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但是表达能力不足,教师可以使用线条来引导同学们表现下雨时的场景。一位同学绘制了撑着雨伞的小学生行走在雨中的画面。同学们可以在写生实践课程中放飞自己的想象力,从侧面来思考天气的变化对于生活的影响。对于动态事物的观察和写生,除了引导学生进行侧面烘托的方式,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小组共同完成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件作品的创作,将不同的想法在绘画作品中进行杂糅。
        (三)多元展示反馈
        为了提高学生进行美术绘画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反馈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指定生活化的课题,让学生以生活中的事物来进行绘画和设计。例如在教学《杯子的设计》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杯子的图片或是杯子的发展历史来导入课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杯子的图片进行观察,思考杯子的结构。然后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杯子的样式和图案,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学生通过观察已经大致了解了杯子的结构以后,教师可以通过自主设计杯子搭建一个学生的创作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展开想象,自主进行杯子的设计,并将自己的设计稿画在纸上。一些同学以动物原型进行了杯子的设计,还有一些同学设计了可以组合在一起的一套组合杯子。搭建平台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展示作品,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创作的乐趣,对美术设计产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从侧面看出学生对于美术创作的态度和想法,从而给予学生鼓励和引导。
        综上所述,生活化美术课堂对于小学生艺术认知的建立十分重要。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课程为学生开展美术课程的生活化教育,帮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艺术,在提升学生绘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戴丽辉.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16):141.
        [2]何峰.分析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J].中国民族博览,2018(07):43-44.
        [3]梅峰.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06):164.
        [4]陈红.试论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04):152.
        [5]陈洁.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 2018 (18) :25-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