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仙
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 浙江 衢州 324000
摘要:基于大观念(英文为Big Ideas)理念下的拓展性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把零散的碎片化阅读在某特定的大观念统筹下整合在一起,促使课程内容饱满、课程目标明确,课程实施有效。以学科大观念为核心的拓展性阅读,能确保英语核心素养在阅读课程中得以真正提升。
关键词:拓展性阅读;大观念;课程;核心素养
一、大观念提出的背景
大观念,英文为Big Ideas 或Big Concepts。Idea牛津高级字典解释为 a plan or suggestion for a possible course of action。Concept牛津高级字典解释为 an idea of how something is, or how something should be done。从概念界定可以发现,大观念或者大概念,是对一种具体活动的大方向的指导和把握。大观念在教育领域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至1902年,当时杜威谈到,教师应把学科和知识“心理学化”,从而形成大观念,摆脱传统教育中的“大观念”,因为它们往往限制学生思考自身学习的方式[2]。根据大观念理论,拓展性阅读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大目标,大观念。把碎片化的拓展性阅读系统化、结构化。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首次使用了“大概念”一词,指出高中课程要“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景化,促使学科素养的落实”[2]。从学科本质的角度,大观念是深层次的、有意义的、可迁移的核心观念,指向学科具体知识背后更为本质的内容,体现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核心观点[3]。结合拓展性阅读教学,大观念是组织阅读教学过程的核心,为教师设计教学过程、设立教学目标提供思路,使拓展性阅读和英语核心素养能有效联系在一起。
二、当前高中英语拓展性阅读课的现状
《标准》强调“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结合英语学科特点,遵循外语学习基本规律,分类、分层设计可选择的英语课程内容”[4]。基于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生词汇量少、阅读量及深度、广度不够。由于受英语课时和多课型融合模式的限制,传统的英语单元阅读教学一般以一篇文章的精读为主,学生无论每周还是总的阅读量都远远不够。而当前的单元阅读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都比较单一,缺乏多元化建构。
2.阅读议题零散,核心素养渗透不足。教师平时更多的是进行碎片化的阅读教学,而碎片化的阅读存在无论选材、议题、语言内容或者形式都缺乏系统性,会遏制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能力的提升。
3.目前高中缺乏一套系统的群文拓展性阅读教学体系。在有效完成课内教学的基础上,当前现在迫切需要一个比较系统的群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模式,以期大力提升学生阅读及其他综合素养。
二、大观念下的拓展性阅读策略
根据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颁布的“知道(know)-理解(understand)-实践(do)”课程框架,拓展性阅读教学中的“知道”就是内容学习和课程标准,及阅读教学的四大核心素养;“理解”指向为大观念,是拓展性阅读课程的内涵、原理和原则;“实践”就是该如何开展拓展性阅读,在实践中如何培养语言技能、获取语言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和提升思维品质。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一)以大观念为指导,合理规划拓展性阅读课时。
拓展性阅读是以课内阅读为依托的教学,前提要确保课内阅读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当前高中英语一学期的课时量基本为每周4-5课时。拓展性阅读是为课内教学服务的,是具有弥补功能的,因此用时不能比例失调。这个拓展性阅读时间是需要老师去合理协调的。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每天5分钟进行学生阅读摘抄分享,每两周小组整理总一次,每一个月师生共同整理一次。一本书阅读完毕师生再次整理一次。这样计算,每学期大概占用课内课时大概12-15课时左右,占比13%左右,属于可接受范围内。
(二)合理选择和优化拓展性阅读材料。拓展性阅读是课内阅读的一种延伸教育,其选用的材料要和课内材料主题、话题相关联,其广度和深度又高于课内材料,是以课内阅读为支持的立体辐射。在选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意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要素。因此,拓展性语篇材料的选择要像王蔷认为的那样,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和时代,涵盖多种类型,包括多模态语篇[3]。
(三)转变师生传统阅读理念,保障拓展性阅读顺利开展。现状冲突主要来源于两方面:(1)学生急功近利心强,不能潜心阅读。学生主要倾向于刷高考模拟题,期望立竿见影。(2)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创新意识薄弱。很多教师面对创新有畏难情绪,愿意墨守成规。而教师和学生都是本研究的主体,拓展性阅读要想顺利开展,就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化这个冲突。让学生在拓展性阅读体验到快乐,收获到知识,体验到成功,学生才能有内驱力去主动参与阅读。教师要意识到拓展性阅读的实践意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
《标准》认为我们要转变观念,让学生从“把知识学对”转变为“学对的知识”,或者从“把知识学好”转变为“学好的知识”。教师要从“把课上对”转变为“上对的课”,从“把课上好”转变为“上好的课”[3]。该阅读模式的核心就是把阅读的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与作者进行灵魂深处的对话。把原来的“灌输式”阅读转变为“主动式”阅读,这样才能真正把教师和学生从当前的阅读困境中解放出来。
三、基于大观念的拓展性阅读评价
基于大观念下的拓展性阅读评价,要以大观念的三个维度去测量。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理念,确保该研究的目标、活动与效果的内在统一。从“知道(know)-理解(understand)-实践(do)”的课程理念去检测是否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达成程度。在评价中要综合考虑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因素[4]。教师要基于课内语篇的主题话题,建立群文拓展性阅读材料之间的纵横联结,利用课内知识结构为框架,迁移到群文阅读的建构与内化中。在评价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评价的主体。在自评、互评、他评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统一。
四、结语
无论何种模式的教学,都要遵循《课程标准》的指导,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这个大观念的指导下,在大观念的框架里进行有效课程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发现每个活动特定情境下的大观念。脱离大观念的活动是零碎、低效的,不能把握语篇所承载的核心观念。在大观念指引下的拓展性阅读能把握阅读的方向,并给以有效指导,是英语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1
[2]Smith J,Girod M.John Dewwy&Psychologizing the Subject-matter:Big Ideas, Ambitious Teaching,and Teacher Education [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3,19(3):295-307
[3]王蔷.基于大观念的英语学科教学设计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0: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