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如何实施让学引思之我见的 ——谈谈“让学”的关键与“引思”的主人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1期   作者:张晓英
[导读] 音乐教学是一种艺术教育,它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途径之一

        张晓英
        224200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
        音乐教学是一种艺术教育,它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途径之一,在新的让学引思理念指导下,坚持培养部分音乐方面的特长学生,小歌手,小指挥,小舞蹈演员等,开发他们的潜力,给他们信心,提高他们的水平,并为他们创造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面对日新月异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音乐老师应该在课堂上怎样的让学与引思呢?
        《现代汉语词典》中“让”有这样一个义项: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说文解字》对“学”的解释是:“觉悟也。从教从冂。冂,尚蒙也。”可见,“让学”就是把学习的方便或好处给学生,使尚蒙的学生觉悟、聪慧。“让”者,“使”也。让,既可采用“强制”“逼使”的手段,也可采用“诱导”“唤醒”的方式。前者的“让”,学生处于应付的状态,是被动接受;后者的“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是自觉行动。“让学”之“让”应为“诱导”“唤醒”之意。
        一、“让学”的关键在于爱
        这个观点来自于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告诉我们,教育的技巧,没有其他奥秘,就一个爱字,明智的爱每一个孩子,没有爱的教育上一座枯萎的花园缺少灵性,毫无生机。在新课程理念下,爱是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归宿点,是以学生为主体观念的精髓之处,更是我们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有木之根,有源之水。
        音乐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纲要》中指出:应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的倾向。上出每一节学生喜欢的好课,不是一朝一夕的,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付出辛勤劳动汗水的。我和天下所有的老师一样,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不太明白教学的目的在哪里,我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那样弄,总是凭着自己满腔热情,不去思考,不去反思,不去纠错。通过学校多次的培训,专家的教导,理论的学习,我才慢慢懂得做为一个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时多么的重要,这之后,我在上完每一节课后,总是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对我课的看法,和同事研讨对我的课堂的建议,这些反馈得来的信息,让我重新回味我上过的课,进行重新思考构思。我在班中实行学生一对一互相帮助活动,让学困生自己制定出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每一个学困生都找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检测,教师定期进行抽查,让贫困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学习的动力,意志坚强起来,促使学困生自己向自己要,内驱力的作用比任何外界的强迫要有用得多,努力的效果就很明显了。


        例如,《国歌》一课中的三连音这一节奏,如果教师结合学生生活中“机关枪”引入,那么一下子,整个教室就活跃起来了。“哒哒哒哒哒哒”的机关枪声从教室的每个角落响起,慢慢地,绝大多数的枪声也都成了“哒哒哒哒哒哒(三连音)……”的节奏了,学生不仅轻而易举地念准了三连音,而且体验到了三连音像密集的炮火,联想到了爱国将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杀敌的场面。
        二、“引思”主人是学生。
        当我敲下“引思的主人是学生”这句话时,我的脸上是有些发烫的。我们总是认为引思就是引导学生去思考,主人应该是老师,而学生只是我引思的工具。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我在教学时,当仁不让的领导者,一点也不放心我的小主人翁们,什怕他们弄不懂,理解不过来。其实真正的课,应是师生平等对话的学习过程,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你说我说他说大家说的互动自主、合作探究新型教学方式。
        其实,引思”的要义是教师“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指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深化理解,激发思考”。“引思”要求教师在聚焦学生思维能力、价值形成、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你看最终不好是归结到学生身上去了吗,因此,引思的主人是学生的说法就跟以前课堂的主人是学生一样的道理。
        有一次,我上了一节汇报课,题目叫做《手拿碟儿敲起来》,在湖北,“敲碟子”是一种非常有名的民间技法,不少民间艺人都身怀敲碟子的绝技。他们卖艺时边演唱碟子小调,边表演敲碟子,身受当地群众欢迎。学生通过听一听 、看一看、想一想 、学一学 、敲一敲、说一说 、唱一唱、编一编 、演一演等等,在这些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随意性发挥,并参与演奏,学学“敲碟儿”;学生即兴创造不同的敲法,随乐参与表演“敲碟子”。最后音乐升华,渗透德育教育,出示洪湖现代改革开放后的新貌画面和播放背景音乐《洪湖水浪打浪》学生认真欣赏画面,情绪逐渐由忧伤变得活泼起来。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课该如火如荼的开展,各种教学方法曾处不穷,不管千变万变,其中最核心的是“有效”二字,我们衡量学生学习指标也在发生变化,不再是看学生听懂多少,而是看“让”了多少,“引”了多少,学生的发现了多少,“学”与“思”有没有有机的融合。学生仅仅会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学生有了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勇敢地面对问题去探寻解决的方法技巧,他的学习才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心智的大门才能真正开启。
        总之,“让学引思”的课堂应成为学生的探究发现之旅。在“让学引思”的学习、实践的活动过程中,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