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1期   作者:罗春莲
[导读]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体现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

        罗春莲
        钦州市高新区实验学校  
        [内容摘要]“体验式”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体现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是在改进教学质量、转换传统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主要是针对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实施步骤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新思路。
        [关键字] 体验式教学模式;高中地理;运用策略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标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将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应用,以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体验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众多教育者关注的焦点。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
        “体验式”教学是指基于一定理论指导,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创设各种情境或模拟相关应用场景以安排教学活动。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体验式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体验,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亲历中感知感悟,在实践中证实,从而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1]。我校“体验式”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文本质疑-互动探究-提练总结-当堂反馈”应运而生,让学生通过“躬行”去获得“亲知”。
        二、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21世纪的中国就处于这样的时期。因此创新型学生的培养成为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基于此,在新世纪的中国就应该高度重视对高科技、高素养、高人文素养的学生的培养[2]。
        2013年6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要求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3]。教育改革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通过多年的素质教育推广,具有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钦州市高新区实验学校作为钦州市教学改革实验的重点对象,我校积极响应教育改革号召,努力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并对教师开展岗位培训、教学比赛、听评课等教研活动,因此我校具有较好的推广环境。
        地理学科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许多地理现象揭示了人类生活的科学规律,实用性非常强,而地理“体验式”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有趣易解、文本质疑开放包容、互动探究案例丰富,课堂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频繁的互动既可以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也可以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符合学生自身利益,能够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
        三、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突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其次是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提升课堂参与度;最后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模式。
        关于“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本校初步探索出了五个环节,即创设情景——文本质疑——互动探究——提炼总结——当堂反馈。这五个环节反复循环,构成了整个体验学习过程,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地理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构成,创设好“开端”,精心创设教学情景,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设情景方法多样,常用方法主要有以生活创设情境、以社会创设情境、以角色创设情境、以设疑创设情境、以多媒体创设情境等。
        如在《工业地域的形成》一课开始中展示“广西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规划”图,提问学生回答我们学校位于什么开发区内?开发区内集聚了哪些知名企业?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于是探究奥秘的心情油然而生,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文本质疑,挖掘资源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实施体验式课堂模式中,我们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的起点,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1.构建师生间民主公平的关系。美国心里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让学生敢于主动质疑,首先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引导学生树立“不惟书”“不惟师”的思想观念,敢于向同学和教师提出不同观点;最后教师还要公正看待学生的不同想法,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
        2.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消化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备课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础水平,设计开放空间,布置开放作业且量少而精,“提问卡”的设立、收集和分类,让所有学生都可以“疑有所问、问有所答、答有所获”。
        3.授以质疑方法。质疑问难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正因为是学生从自己角度提出的问题,才更具有个人特色、才更贴近客观思维、才更具备研究价值。地理教师应结合新课程理念,有意识地创造情境为学生主动质疑创造有利的条件,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抛砖引玉”——引质疑,即创设与日常生活或实践活动有关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质疑兴趣。二是“就地取材”——善质疑,即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字内容以及丰富多彩的插图,指引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并提出问题.
        (三)互动探究,体验过程
        探究式学习具有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特点,而互动探究是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注重过程和体验,易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使课堂教学出现积极高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课堂面貌焕然一新。
        1.互动探究,师生共享。学生在“文本质疑”环节,提出了许多疑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同伴互助、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方式解疑。为展现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强烈的表现欲会驱使学生主动与大家分享探究成果,因而教师需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完善课堂互动机制,同时在互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摸底。如结合我市中小学文明学校建设活动,考虑学生极具想法和创新思维,但是为了避免不切实际的规划,在教师指导学生对校园进行重新规划时,需要教师提出校园规划的基本原则,最终集众人智慧完成学校新的校园规划图。


        2.精讲点拨,学生顿悟。体验和交流的过程充满乐趣,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易错点和难点进行纠正和点拔,并以案例问题为向导,触类旁通,归纳总结,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并加以巩固。如在讲“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时,学生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难以理解,这需教师补充这两个物理名词的概念,同时引导学生在“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图中总结它们的变化规律。
        (四)提炼总结,整合知识
        课堂总结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和检验,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教师一般用3-5分钟时间,首先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教师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补充、梳理、归纳和总结,打造清晰的知识脉络和完善的框架结构,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导,从长篇泛味的课文中提炼精华,整合相同或相似的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当堂反馈,学以致用。紧扣课堂目标做知识训练,限时限量,由学生独立完成,针对学生检测训练中频繁出现的问题,教师予以重视,并及时矫正和补充练习题。结合地理课程特点可以适当开展迁移体验,如在完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后,学生能想到在钦州南站旁建造一个大型的“中国广西东盟商贸城”符合交通最优原则;“钦州市协盛商业广场”的商业网点分布主要符合市场最优原则,这让我们顿感欣慰。
        四、“体验式”教学模式存在的困惑
        践行“体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彰显,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学生由原来的“听”为主逐步向“做”为主过渡,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互动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效结合,促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加强。如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自信心得到较为明显的增强,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同时“体验式”课堂模式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探究情境创设数量过多
        课程多、课堂短、学生多是目前“体验式”教学实施的短板,情境创设和互动探究占用课堂时间较多,有可能导致整个课堂都停留在讨论环节,许多学生在互动探究活动中感觉和体验不足,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掌握知识,这种现象多出现在人文地理的教学设计中。
        (二)文本质疑流于形式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由于学生课业负担重,没有养成提前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仅凭课堂前几分钟时间是无法全面了解课堂内容,没有足够的时候准备和思考,学生往往无法提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文本质疑问题过于单一。
        (三)课堂参与热情不高
        部分班级的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的激情没有释放出来,不喜欢开动脑筋,即便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也难以完成合作任务,容易滋生负面情绪而产生闲聊的念头,这样课堂秩序显得比较混乱,课堂效率降低,而且有时会导致当堂反馈环节时间不足,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
        (四)学生评价机制不完善
        评价机制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良好的评价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目前的教学评价机制无法达到体验式“高参与度”的要求,评价机制不完善,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五)教学进度滞后
        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互动探究环节,学生们主要在讨论环节、展示环节花费时间较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很难兼顾学生的活动交流和学习任务的同时完成,教学进度也明显比用传统教学的方式上课慢,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五、“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建议
        虽然素质教育改革在我国推行十几年,但是从结果来看并不理想,如今“体验式”教学秉承素质教育体系的主要精神,与素质教育改革的实行面临着同样的难题需要解决,要想“体验式”教学模式得到很好的推广,单靠学校和教师的努力远远还不够,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一)改变高校招生条件。高考分数线是高校招生的主要条件,高考的分数线导致应试教育大行其道,要想“体验式”教学模式得到认可,必须为其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土壤。
        (二)完善中小学生学业评价机制。学生的学业评价机制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业表现的考核方法,过去单一的成绩论导致学生盲目追求高分数而忘记知识的灵活运用,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及考核,因此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学业评价机制势在必行。
        (三)推行课程教材改革。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每个个体都只服务于社会的某一方面,越专越好已经成为常态,但目前高中课程分类较多,课时较少,“体验式”教学模式无法符合现有教学进度,因此教材改革是有必要的。
        (四)改变学校传统的教师评价规则。成绩单、升学率等成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这规则会促使教师仅以单一的成绩来评价学生和从事教学工作,“体验式”教学必定遭受抵触,因而学校也需要改变传统评价规则。
        (五)教师“体验式”教学的深入研究。教师应顺应形势积极推广“体验式”教学模式,并不断地对这模式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通过合理创设情境、落实文本质疑、调动互动探究、把握课程进度等方式,把“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
         总之,“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地理教学的内容、对象是具体的,而且会发生变化,教师要让学生深入到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才能长久保持地理学习的兴趣。本文所探讨的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和建议,仅是一些基本思路,在具体应用中,教师还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教学。但“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大力推广与实践必将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升。虽然在实践教学中存在较大难度,但我们相信只要认真研究,及时反思与总结,一定会让我们在实施“体验式”课堂的路上走得更远,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1]冒乃娟.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3(7):61.
        [2]黄成林.地理教学论[M].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D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7054/201306/t20130608_153185.html,2013-06-08/ 2017-09-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