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1期   作者: 赵婷婷
[导读] 生活化教学法是当下一种较为新兴的教学方法

        赵婷婷
        寿光市世纪小学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  262700
         
        
         摘要:生活化教学法是当下一种较为新兴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注重生活与学科知识的联系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适合被应用于教育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对生活化教学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将这种教学法合理性地应用到自身的课堂教育中,以让自身的教学质量更高,使得学生好好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1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1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因为过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得不到教师的足够重视,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粗略地讲解,并且教学缺乏相应的创新性和趣味性,这就会让学生对其感到无聊、枯燥,对于一些教学知识点不能得到相应的理解,并且实际的学习质量越来越差。而把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和生活化,以此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更好的理解。        
        1.2提高实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过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教学质量较差,进而导致学生的素质教育无法得到有效培养。而通过把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學后,当把无聊的教学内容融入生活中的有趣事件之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得到极大提升,并且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1.3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通过把生活中的事件融入课堂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所学的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可以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且培养其良好的道德素养,从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实践能力。        
        2当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存在的普遍问题        
        2.1缺乏专业的德育教师        
        在有些小学学校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任务是由其他科目教师承担的,学校并不重视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教学。由于其他科目教师只接受过其科目的专业培训,没有接受过道德与法治的专业培训,很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学科教学。还有学校在课时设计上,直接删除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时,把节约下来的课时让给主要学科。在这些外因的影响下,极大地限制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        
        2.2传统的教学模式        
        当下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課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方法也是亘古不变,部分小学教师抱着传统的教学理念,无法接受生活化教学,习惯按照课本进行生硬教学,只注重知识灌输,教学内容也不够生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难以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2.3偏重理论教学,生活化教学实践路径不畅        
        虽然我国教育改革向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迈进,但是实际的人才选拔依然是以“考试制度”为主,以至于很多教师仍然存在“分数就是全部”的不正确理念,在此种理念的引導下,教师们的教学设计依然是以理论为重,较少会有相关的实践活动开展。很多时候教师在讲解一些教学案例,希望引导学生形成在此方面的正确认识,但是没有付诸实践的口头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多就当一个故事听听罢了,学生们对于道德和法治的想法被局限在课堂上,无法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遇到与之相关的事情时也无法对自己进行良好的道德约束。

                
        3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3.1生活化情景式教学,案例中实践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渗透和整合,除了要将教材作为根本基础挖掘,并且利用其中的品德要素之外,还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我体验和参与实践活动的条件与情境,让学生在实践当中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内化,推动学生品德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生活化教育理念内化的最佳方法是秉持实践性原则,将实践作为最为有效的生活化教育理念课堂,科学组织一系列的校内或者是校外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并将其发展成为道德与法治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教师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教学条件,把握道德与法治教学主题,增强实践活动设计的针对性,让知识教学和实践素质发展同步进行。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时,教师可以将课堂设置为家庭氛围,给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角色,比如选取几个男生扮演爸爸、爷爷、儿子等,几个女生扮演妈妈、女儿、奶奶等,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在一个家庭中的作用。学生自己在家中只会扮演儿女的角色,却无法体会到家长的角度,所以要想理解家庭的含义、体会家庭的作用,就要让学生意识到各个家庭成员的意义,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责任义务都是社会道德与法治对家庭的要求。这样的情景式课堂更能够带动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建设一个特定的情景,学生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受这门课要讲的知识,并将其表现在行动上,自然会对课程有更深刻的理解。                
        3.2实践方式生活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死板且枯燥的,教师唱独角戏,将学生抵挡于课堂之外,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不是学习的参与者,使得学生意识不到学习的价值与意义,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有着消极的影响。其次,传授课堂知识需要以实践活动为补充,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升华。教师不但要注重课内的实践,对于课外的实践活动也要积极地展开。并坚持实践活动生活化的原则,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制定接近生活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教学目标。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性是学生各自的家庭环境、成长环境共同影响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准备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家庭环境与成长环境来设定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目标,适应学生的成长需求,从学生出发,引导学生完成教学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如在《我能行》的一课教学当中,教师便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为学生制定挑战目标。对于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制定运动目标,跳绳、踢毽子、跑步等,循序渐进,一点点增加难度,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坚定学生的信心,让学生知道自己能够做到。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便可以与各学科教师取得聯系,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先降低学生的学习标准,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        
        3.4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实施教学评价        
        使同学们独立人格得以养成是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的重点,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言行习惯、学习过程等是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中所注重的,在发现同学们有不足时需要及时的指出来,激励同学们将自身的优点发挥出来,使同学们树立一个鲜明的个性。与此同时,同学们的行为是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时注重的,以此对同学们行为背后的含义进行了解,并利用不一样的评价方法,对同学们的行为和思想全方位的了解,进而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实现。生活化教学中是不能缺少生活化的评价方式的,所以其受到了老师们的宽泛运用,以此来使生活化评价方式的价值得以实现,同时使同学们的生活能力得以提升。        
        4结语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确立以实践为基础的课程学习目标,认识到生活化的探索分析与个人发展进步之间的紧密联系。教师要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理念生活化有序推进,在日常的课程交流互动中明确小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完善自我与改进自我,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与发展观念,经过不断的学习与发展,未来能够成为一个社会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周巧燕.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8(31):30.
        [2]杨秀云,吴怡桦.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18(05):43-47.
        [3]崔显花.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J].华夏教师,2018(20):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