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燕
冕宁县城厢小学校 615600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比较突出,教师的教学模式没有积极创新,这就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工作的良好开展。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利于学生高效学习,新的教学模式的需求愈来愈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引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策略和教育理念被引进到国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与适当改动之后开始尝试投入使用。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均衡学生解题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的发展,教师要践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国家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
一、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现状
(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弱,自学能力不足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喜欢的东西往往具有很大的兴趣,但是由于自控能力较弱,所以在面对不喜欢的东西时往往会出现抵触行为。在学习中也是同样的道理,由于数学知识的枯燥和困难让许多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弱,自学能力不足,只有在教师和家长的催促下才会愿意主动去学习。数学学科需要学生的深入挖掘和探究,才能实现对知识点的完全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致力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主要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课堂中气氛不够活跃,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没有发挥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重视错题积累和预习工作的开展。错题整理方面,学生在遇到错题时处理方法主要是在课堂听取老师的讲解,虽然当时理解了错误的原因,由于记忆力是有限的,导致学生后期遇到类似题型时出现同样的错误,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信心,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一)通过合作操作,提升探究主动性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需要老师把握好自身的位置。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将自己置于课堂引导的位置上,引导学生多进行合作、动手操作,激发其主动性,提升探究能力。同时,数学内容多数较为抽象,许多学生理解不足,若能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将抽象概念转化成形象实物,便可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根据学习内容让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正方体和长方体,根据其结构自己制作正方体和长方体并进行拼接,看哪组做得又快又好,等学生完成后,让其分享一下自己的操作思路。通过学生的分享可以知道,学生对这一课的理解程度很高。在有限的学习中,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感知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更有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产生新想法。此外,老师在组织实践操作时要注意适当引导,避免学生盲目尝试、用错方法等,浪费有限的时间和资源,而且还要指导学生有效利用学习知识进行总结,这也有利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更多成就感。通过这一方式的教学,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探究过程中也不容易出现推诿行为,学习针对性强,教学效率更高。
(二)开展任务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运用自身能力学习知识,提高自身学习能力,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则是数学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还可以适当给学生在增加一些压力,以此激发学生数学潜能,使其自主探究并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取数学新知,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基于此,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鼓励学生自行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完成课堂教学,让他们对任务量的存在产生深刻认知,进而为其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分数”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折纸来了解分数知识,以此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直观的印象。首先,让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并通过折叠呈现出四分之一,不固定某一种方法,可按照自身想法随意发挥。然后,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提问:“有谁还能想到不同的方法吗?”听到问题后,学生们纷纷开始思考,并得出“将正方形对折变为长方形,再将长方形对角折,最后一个三角形出现在眼前”“将正方形对折成长方形后,任意重合对折长方形的两个定点,最后呈现出一个梯形”两种方法。虽然这两个方法最后呈现的是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但它们都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最后,学生在这种任务型提问的促进下,不仅可以运用自身能力来完成教师所提出的任务,还能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新的数学知识,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为其以后的数学学习指明具体方向。另外,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递的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其自主学习提供更大助力,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开展对抗性游戏,提高学生参与度
如今,“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成为了中小学高效教学开展的必要方法。游戏教学法是以游戏为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其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还能以奖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成就感。而对抗性游戏将学生分为几组进行对抗,有着更强的交互性,能有效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开展对抗性游戏,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度,充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例如在《分数加减法》这一节,在基本知识教学完成后,教师就可以开展学生抢答的游戏。在这一游戏中,学生共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轮流出题,其他小组抢答,答对积累一分,答错扣一分,最后,积分最多学生小组获得胜利。而在这一游戏中,教师一方面需要维持秩序的稳定,另一方面需要对学生所出题目进行把关,在保证学生所出题目正确性的同时限制学生所出题目难度的无限制发展。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开展游戏,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上台完成电子板上的计算抢答题。而相比传统的游戏,电子白板开展的游戏更加公平,趣味性也更浓。这样,通过对抗性游戏的构建,教师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程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数学不仅仅只是学生开始学习理科的第一阶段,同时也是学生打好理科基础的重要学习阶段,因此教师则要打起百分之百的精神,不断探究最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良好且高效的课堂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毛秀华.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7):30.
[2]梁桂明.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有效教学方法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93.
[3]孙志凤.小学高年级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法[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11):1.
[4]陈国忠.刍议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J].读写算,2018(35):171.
[5]兰毅盛.如何有效提升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育教学质量[J].中华少年,2018(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