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1期   作者: 张仁杰
[导读] 伴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张仁杰
        寿光市世纪小学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  262700


        摘要:伴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核心素养培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形成适合个人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个人能力,因此核心素养的提升也包括发展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律认知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道德;法治课堂;学生核心素养;教学有效性
        1小学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1.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生作为当前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学校在对他们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基础,也是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元素。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提高法律素质,让他们能够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规范他们的思想,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意识。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促进其    全面发展,从而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1.2推进依法治国的实现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学校不断重视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以此来为推进依法治国的建设奠定基础。在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融人生活化教学方式并将其奠定基础。在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融人生活化教学方式并将其。
        1.3为思政教育奠定基础
        思政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而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的切人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当充分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为道德与法治教育搭建更好的平台的同时也能够让思政教育有内容上的补充。
        2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1基于社会生活的思想道德修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尊老爱幼,尊重师长,孝敬父母,懂得感恩,学会正确的看待周边的人与事,学会向他人说礼貌用语,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一个可以自如从容的应对日常社会生活的学生。
        2.2内化于行自觉践行的法治观念
        法制观念是近年来提出的对学生的新的要求。随着犯罪年龄不断下探,校园霸凌事件频繁的出现,人们开始重视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让学生在小小年纪就清楚的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触碰的法律底线,从而净化校园风气,在校园里形成积极向上的正确的价值观。这种法制观念的植入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影响着学生的一生。
        2.3深植于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学生从小就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防止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以及良莠不齐的信心中,影响学生人生的选择和价值观的形成。从小让学生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通过这种甚至于心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热爱,面对分裂祖国,影响人民感情的恶性言论可以做到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3.1联系生活教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教师应该摒弃以往说教式的的单一教学方式。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将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自己数学的情境中理解知识,能够促进学生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生活案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比如,在学习“邻里之间怎樣相处”这一课的内容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邻里相处指代,增加学生的热心,引导学生有好的品质,关爱邻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和邻居家是如何相处的,并且谈一谈当时的感受。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应该怎么和邻居之间相处,怎样为邻居着想。这样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会非常高涨,同时也能够对教学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3.2借助新媒体等互联网工具,不断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之下,教育的方式也是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这也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便利。老师要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在在《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多使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以及图片等等,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知道这堂课所讲的具体知识点,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性的知识,这样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老师只是采用以前的传统性的教学方式,老师只是一味的讲诉知识点,这样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影响了教学的质量。所以,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要合理的使用好多媒体,这样可以更好的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诉“我会听讲”这堂课的时候,老师要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录像,一段是上课的时候,学生认真听讲,课后回家认真复习做作业的视频,而另外一段视频则是学生没有认真的听讲,学生在可课后的时候,老师布置的课后习题都不会做,在家就是看电视,还不复习课本上的知识点。在学生看完之后,让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让学生比较这视频上的这两位同学在上课的时候,其表情、神态、动作是怎么样的?并且问学生觉得这两个视频之中哪一位同学才应该是正确的做法?还可以问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好处是什么?然后,老师要点名让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慢慢的开始进入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遵循认知特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下,他们还没有很强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对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全面的认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够有冷静的态度,并且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要想使学生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知识,必须加强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吸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时应该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能够主动去思考。比如,在学习“我很棒”这一课的内容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有点,并懂得发扬有点,让同学充分了解自己的有点,增加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本上写出自己的特点,勇敢的站起来说说自己的特点。对于学生所表达的内容,教师和同学可以帮助评一评。教师尤其要仔细分析学生身上的优点,对学生表示很定。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对自己会有更好的理解,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
3.4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还要为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有更深的体会,从而使学生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比如,在母亲节到来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为母亲亲手做一份礼物,使学生学会感恩。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普法宣传,使学生懂得基本的法律常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4结语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总而言之,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教育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能力日益提升、方法反复实践应用的一个过程,是一个让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逐渐升华的过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不断发展和提升自己,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基于核心素养以此为目标导向,注重教学活动和环境营造,拓展学生思维,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每个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益娟.加强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C]..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322-324.
        [2]李勇.让核心素养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旋律[C]..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248.
        [3]王俊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良好品质[N].发展导报,2017-05-19(0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