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世纪学校 262700
摘要:新课改理念影响下,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正在广泛开展,在课程资源开发上取得优异成果,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足,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畏手畏脚,跨学科意识不足,不关注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小学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希望研究观点可供一线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策略
一、基于融合,开发课程资源
1、融合学生生活开发课程资源
(1)家庭生活课程。作为社会的最小组成单位,每个家庭都有其独特的成员关系、饮食特点、发展经历、家教家风、家庭文化等等,从自我管理、孝敬父母、待客礼仪、家务劳动等等这些方面,都可以融合开发为课程资源,尤其要注重家长育人作用的发挥,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2)校园生活课程。毋庸置疑,学校是教育课程的聚集地,无论是值日值周还是自我管理、无论是取饭就餐还是如厕保洁、无论是交往礼节还是参与活动,如此种种,都是需要课程来实现,因此,要打破单一的说教,融合开发为课程资源。(3)社会生活课程。社会生活蕴含着最为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学生对大自然的亲近和保护、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对价值观念的体验和矫正、对存在问题的思辨和认知等等,都可以通过学生的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来实现,而这些,正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德育融合的强大功能和独特价值的集中体现。因此,社会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极为重要的。可以从以下两个个方面来进行:社会公德课程,主要包括家庭垃圾处理、公共设施保护、餐厅就餐礼仪、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内容。公共安全课程,主要包括遵守交通规则、保护公共卫生、遵守公共安全法规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融合、整合的方式来形成课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实现其意义和价值。
2、融合活动开展开发课程资源
(1)常规教育活动课程。主要包括升旗仪式、班队会、各类竞赛、评比、班级管理等,都可以融合开发成为课程资源。(2)传统节日活动课程。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具备深厚的精神内涵和价值体现,是丰富的融合课程资源。例如元旦、春节、元宵节、妇女节、端午节等等,都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围绕某一主题的探究、体验活动,融合开发成为课程资源。(3)专题教育活动课程。如书香校园、防疫安全、环境保护、国际理解等、职业体验等等,都可以结合教育专题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开展合作学习、主题探究等,融合开发为课程资源。(4)校园大型活动课程。学校运动会、科技艺术节、开学典礼、毕业仪式、集体劳动等等,都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设计、制作等活动,融合开发为课程资源。(5)社区服务活动课程。结合雷锋纪念日社区服务活动、敬老院慰问活动、气象台参观活动等,引导学生进行活动规划、设计、体验,融合开发为课程资源。
二、学科渗透,博采众长
跨学科意识是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具备跨学科教学的能力,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科渗透要求上更高一些,体现学科知识交叉和互动,利于优化实践探究学习效果,可以充分各学科联合教学的优势。与音乐、美术、科学、社会等学科联系密切,如果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中教师可以树立跨学科意识,则更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实验作文、生活作文、游戏作文、“写使用说明书”以及画一画、唱一唱、摆一摆、凑一凑、动一动等活动形式,对于自然科学以及音乐学科都有涉及,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活动需求,知识技能目标更具多元化和综合性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兴趣以及优化活动效果都有积极影响。比如结合学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参与科学小论文比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收集资料,跨越学科知识局限,真正深入到科学实践中去,观察、分析和总结,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落实了多元教学目标。
三、结合兴趣,明确资源主题
“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时候可以以小学生的兴趣特点作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实践活动需求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资源主题,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服务。在平常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我尤其关注学生熟悉但是又容易忽视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深化体验,避免教育资源浪费。比如《植物种类知多少》的综合实践活动之前,我课前准备好不同种类的花,分成草本和木本两种,然后鼓励学生观察,通过触觉、嗅觉了解不同种类的植物,然后谈谈自己喜欢哪一种,说出原因。在本次活动中我以较小的切口作为着眼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辨草本和木本植物的差异性,以提问方式引导思考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课程资源选择上也比较符合小学生兴趣特点。
四、多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标准不能过于单一,要符合多元价值取向。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可以多样化,活动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了家长这一资源。通过家校平台,推荐绘本;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互动,记录孩子在阅读绘本中的反应,同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客观的评价。评价环节可采取学生的自评、同学互评及教师的点评来完成,评价过程要自由、民主,教师要贯穿活动整个过程,肯定学生的优点,并指出不足。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在评价过程中,要兼顾学生的整体性和个别差异性。
五、利用信息技术拓展空间、搜集资料
利用信息技术搜集资料。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一定要求,必须搜集大量资料。由于为数较多的图书馆均面向社会开放,同时图书数量众多增加了查阅难度,那么学生可加强度网络技术等的利用,以此在资料搜集方面实现扩大时空的目的,即使不出门也能够获取所需资料。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主要可以利用三个途径搜集资料,一是搜索引擎,二是浏览网站,三是信息资源库。以“话说十二生活”为例,在开展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利用搜索引擎,学生可以获取一系列关于十二生肖的资料,比如故事、美术作品等,进而促进十二生肖活动进行。
学生通过调查获得资料。为搜集所需要的资料,除了可以利用教材、网络,还可以深入实际生活中,获取有价值的资料,而这由学生调查得到,从而为他们自己提供重要帮助,一方面丰富与完善其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并且培养与增强他们发现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合理指导,使其运用录音与录像等方法,在第一时间完成定格,实现收集的目的。此类资料图画兼具,更加形象与直观。以“寸草心报春晖”为例,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当进行采访时,学生可以充分应用录音笔,从而录下父母所讲述的内容,而在利用摄像机时,则可以录下父母为孩子庆生的场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留住这部分资料,使瞬间成为永恒。利用该方式所得到的资料不仅非常真实而且具有较强说服力,学生可以切实体验到父母对孩子的爱,从而让他们懂得感恩与回报父母。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课程组织形态,立足基础教育课程资源,注重学科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应用,联合课内外教学活动,在构建综合性课堂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瑜.贵阳市G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共同体发展现状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2]邵春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混合式教学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8(11):74-75.
[3]王丽.课程化模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与反思——以宁夏盐池县第一小学为例[J].科技资讯,2018,16(31):168-169.
[4]沈爱芳.让综合实践课程成为学困生情智发展的奠基石[J].科技资讯,2018,16(29):16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