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效
榆中县文成小学 730100
摘 要: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既表明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说明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小学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责任和重要使命,加强中小学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建工作与学校文化相融合——“铸魂”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之所在,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指引着学校的办学方向,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特色,也是学校凝聚力、竞争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对学校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学校要创出品牌,办出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构建学校的精神文化,让学校的主张落地生根,实现文化的引领和熏陶。
首要的就是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完善的党建工作机制,强化红色引领,促进党建工作与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党建对学校文化的引领作用,营造有时代气息、有校园文化特色、有思想、有温度、有力量、有色彩的党建文化氛围,形成德美共生、德美相长的文化磁场,用有形的阵地凝聚无形的力量。让党员教师在党内组织生活的熔炉中锤炼党性,让普通教师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提高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
二、党建工作与教师成长相融合——“固本”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新时期,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和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就明确要求学校一定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明确“九个坚持”和“六个下功夫”。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定教师的文化自信,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努力让教师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成为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成为党治国理政的坚定支持者,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同时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落实“双培养”机制,积极搭建教师学习、成长及发展平台,营造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良好成长环境,努力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
三、党建工作与学生活动相融合——“树人”
《关于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把抓好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中小学党组织重要任务”。因此,学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活动育人功能,通过 “充满正能量的内容,让学生站在正中央”这样一条主线,在常规活动中渗透“红色”内容,通过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红领巾心向党”等系列活动。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并努力把思想道德要求落细、落实,从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增进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同时充分挖掘中华传统节日与红色资源及红色教育育人功能,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培养孩子从小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增强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四、党建工作与家校共育相融合——“增效”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而学校与家庭则是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两个主体,构建融洽的家校关系,形成和谐的家校合作共育的格局,才能为儿童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成长保驾护航。对于家庭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仅要管理好孩子的衣食住行,也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对于学校而言,应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保质保量完成好国家规定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生活、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 新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学校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家校共育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党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辐射影响作用,发挥党员志愿者在家校合作中的先锋模范引领作用,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家校共育工作机制,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共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会,让家长与孩子共生共长,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打造家长、学生成长共同体,努力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五、党建工作与师生思想道德建设相融合——“立德”
新时期,我们的学校只有牢牢把握住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才能正确回答“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也才能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办学校以及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的问题,因此,学校一定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道德建设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把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怀。
引导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认识教书育人的教育初心和使命,明确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责任。同时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师生思想政治觉悟、道德理论水平和个人文明素养。
引导广大教师修师德、正师风、践师行、强师能、铸师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养成优良品德品质,历练健康身心,练就自身过硬本领,把个人的理想和成长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用实际行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长大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中小学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小学是整个教育的基础阶段,承载着为孩子终身幸福奠基的重要任务。因此,中小学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拓宽工作视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定要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党建工作与学校文化、教师成长、学生活动、家校共育和师生思想道德建设相融合,实现铸魂、固本、立德、树人、增效之目的。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地把党建工作融入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用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优势,助推教育改革发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学校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和纪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