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玲玲
(南宁市江南区高山塘小学,广西南宁, 530031)
摘要】提高小学数学乘除法计算复习课的教学质量,要研读课本、课程标准、教学用书,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掌握计算的法则、定律和算理。创设情境,联系实际,回归本质。发挥团队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乘除法 计算 复习 有效性
小学数学复习课是对某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缺补漏,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数学课型。复习课内容多,知识点比较零乱,如何实现复习课的高效性,是复习课的难点。本学期我校接到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教研室的赛课通知,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乘除法计算复习课。接到任务后整个数学团队都一筹莫展,大家都认为把乘除法计算混合起来在一节35分钟的课堂实现高效地复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通过对我校四(1)班、经开区二小1704班、经开区奥园小学1706班的前测,发现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乘除法计算能力较差,特别是因数中间有零、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商末尾有零的除法、试商调商、商在竖式中的书写位置等知识点学生掌握不牢固,题目的错误率高。根据学生在前测中出现的问题,我校以团队教研的模式进行教研,通过多次磨课总结出了高效上好乘除法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并进行推广使用,在团队教研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一、研读课本、课程标准、教学用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定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要上好一节高效的乘除法复习课,教师必须研读教材、课程标准、教学用书,教师要非常精准地诠释算理、计算法则、运算定律,抓住复习的重难点,通过对教材的横向、纵向对比,运用乘除法互逆相联系的特点,借助思维导图将平时相独立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乘除法计算复习这节课中,引导学生观察乘除法间哪几个知识点关系最为紧密,学生能快速的发现乘、除法都有口算、估算、笔算。接着教师呈现以下两组算式:
5×9=45 45÷9=5
5×18=90 90÷18=5
5×36=180 180÷36=5
学生通过纵向观察,发现乘法有积的变化规律,除法有商不变的性质,学生运用这些规律能快速地进行口算;横向观察发现,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乘法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除法中的除数和商,所以乘除法是为互逆关系。
利用以下两道解决问题,高效复习了乘除法的估算、口算、笔算和验算、数量关系式。学生快速地运用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进行解题。整个课堂环节得以快速地推进。
1、灯笼每个12个,买了140个,需要多少钱?
140×12=
(1)估算:140×12≈
(2)口算:140×10=
(3)列竖式准确计算。
(4)复习数量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
2、老师从超市到学校的路程是798米,步行的速度每分钟走42米,需要多少分钟到学校?
798÷42=
(1)估算:798÷42≈
(2)口算:800÷40=
(3)列竖式准确计算。
(4)复习数量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
二、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在这节课备课阶段,我们思考了如下的几个问题:
1.乘除法计算复习课内容多,如何在35分钟的课堂实现全面复习,并且在复习基础知识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学生是否能自行梳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内容。
3.学生是否能借助思维导图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能够全面、系统地展示数学知识点,使学生构建起严谨、通俗和直观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还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学生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可以将学习的过程当作一件有趣的,类似“涂鸦”的事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借助思维导图的这些优势,课前我们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乘除法知识点,学生对乘除法知识进行了一次自主复习。在课堂上教师用微视频的方式展示学生所制作的思维导图,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再次引导学生对乘除法知识进行高效的归纳整理。这节课巧用思维导图,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
三、创设情境,联系实际,回归本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第一次磨课时,没有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课堂目标没有达成,下课了学生说这是一节无聊的数学课。汲取了经验教训,第二次磨课加入了送小雪人回家的教学情境,课堂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第三次磨课,又加入了幸运大抽奖的情境,课堂气氛开始变得热烈起来,但是幸运大抽奖的情境没能起贯穿整节课作用,在课堂中的出现有点突兀,学生抽到的红包越多,学生要做的题目就越多,最后学生已经没有了抽奖的兴趣。第四次磨课,创设的是以学校购买庆祝元旦物品为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学情境灵活运用本节课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回归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本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以错题为导向,对比中发现乘除法的联系。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学习卡,教师收集学生的错题,易错点是因数中间有“0”、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除法不能正确的试商和调商。教师让学生讨论汇报易错题的原因,提炼成温馨提示语:1、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0也要乘。2、哪个数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就要和这个数位对齐。3、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4、哪位不够商1,用0占位。这四条温馨提示语帮助学生突破本课复习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是否正确的检验方法:乘法可以用除法来验算,除法也可以用乘法来验算,又一次找到乘除法之间的紧密联系。
五、发挥团队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效率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师团队协作、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只有发挥团队的合力,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这次团队教研当中,我校的数学老师分成了学情分析组、教材分析组、教案设计组、前测组、课件组等进行磨课,群策群力,促进了高质量课堂的生成,全体数学教师都在这次的团队教研活动中得到了成长。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