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标
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碣南中学 广东陆丰 516500
摘要: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十九大报告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好脱贫攻坚战,“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治贫先治愚”,让“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这些讲话,为教育扶贫指明了方向。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获得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文化的、体格健全的劳动者,也是教育精准扶贫最根本的扶贫之道。本文对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扶贫优化对策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教育扶贫优化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扶贫要先扶智”,通过教育树立贫困地区自立自强的精神动力是扶贫的根本之策。在我国农村地区,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严重,成为了向2020年全面小康迈进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一、信息化背景下陆丰碣石镇教育现状
1、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现状
师资力量远远不足,小学和初中生师比低于国家标准。随着快速城市化,镇教师生活圈“离土”性增强,公共性和社会功能弱化叫,同时待遇薄弱、职称晋级困难导致镇教师“下不来,留不住”。
根据走访,贫农村困地区父母的知识水平普遍偏低,教育观念落后,忽视子女教育。农村的经济不发达,教育资金匾乏,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使得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2、远程教育技术发展现状
远程教育技术一种在互联网、卫星支撑下的新型教育方式。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发展,丰富的教育资源得以共享,优秀的师资资源得以传递。
我国目前已经实现了网络平台的基础建设。网络教育平台是专门为基于双向多媒体通信网络的教学而提供全面服务的软件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交互人机界面,支持个性化教学,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师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互联网不太稳定的边远地区,远程教育技术应用了更少受地形和天气影响的卫星直播技术,进一步改善了远程直播教学效果。
3、设计思路与创新性
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紧要关头,扶贫攻坚仍是不变的“拦路虎”“绊脚石”。许多贫困落后地区仍然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缺乏通识教育、文化知识的问题。本项目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根据贫困地区学子的具体要求,从现有的技术、成本和预期产生的效益三个方面进行考虑,让远程教育与基础教育相互配合,主力扶贫攻坚,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
二、信息化背景下的对口帮扶优化对策
(一)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镇教师提能
“互联网+”时代,网络研修、MOOC自主学习、网络远程培训等,为教师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提升空间。
本文在这里着重就利用信息化促进镇教师能力发展提升作些探讨。
1、借用MOOC课程,提升自我
MOOC为镇教师发展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自主选择MOOC,利用MOOC资源系统学习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还可以选择学习教师能力提升类MOOC课程,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在中国MOOC爱课程网上专门为中小学教师开辟有教师的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服务的课程。比如,“翻转课堂教学法”“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教师如何做研究”等包含教师素养、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等的一系列课程。通过学习这类课程,有助于镇教师获取教育教学的理论与经验以提升自身教师素养,有助于镇教师专业理念、专业知识更新,有助于镇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提升,有助于镇教师将优秀的教学资源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总之,利用MOOC学习提升自己,是镇教师发展的途径之一。
2、利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打造自我
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充分应用是教育信息化2.0中的要求,是实现优质数字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升镇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开展是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充分应用的主要推手。当每一位中小学教师打造一节优质课时,要花费许多的心血,也是对教师能力的一次全面的考验,从教材教法、教学设计、资源优选加工应用、自身。教学素养(教学技巧、语言表达、形体语言、言传身教)等方面全面考量教师。教师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会更加深刻,教学方法技巧的设计上也会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课件的制作打磨会更精细,授课时课堂的把控和调节、氛围的创设、与学生的互动等会游刃有余。镇教师坚持每年完成“一优课”,持续打造自己.提升教学能力水平。
(二)利用大数据精准施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大数据精准施策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在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精准投放教育扶持资金,精准定位每个薄弱学校,在学校基本建设、设备购置、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以镇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来说,教育大数据应用有以下方面的益处。一是为县级部门对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整体规划设计提供了依据,在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下,精心预算统筹配置;二是最大限度地契合镇学校的需求,考量投入与产出的成本效益,让有限的教育投入发挥其最大化的效益;三是“加大投入”与“统筹分配”相结合,因地、因时制宜,以资本效益最大化为建设基点,评估资源的投入分配;四是依据学校发展、教师能力等数据,配置能够让教师驾驭得了的信息化设施。同时,我们也倡导简易技术支持教学,坚持不追最新、但求够用就好的原则,统筹谋划布局区域的信息化环境建设,为努力提高镇学校教育质量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结语
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2020年底全面消除绝对贫困人口目标也已实现,教育精准扶贫开始向着高质量的教育目标进发。在新时代,面对新情况,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的教育发展动能,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现实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智能技术推动传统教育变革和课堂的优化升级,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形态的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以优质教育新方式带动弱势地区的教育发展,从而促进我国镇地区教育质量迈向新高地,打造数字化教育新生态。
参考文献:
[1]沈费伟.教育信息化:实现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战略选择[J].中国电化教育,2018,(12):54-60.
[2]魏汉武.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探析[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2(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