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勤
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230009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为了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推进法治建设,一系列建设法治社会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应运而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日益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追求。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成为事关长远的战略任务,全国大中小思政课堂法治教育一体化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如何以大中小学生成长的认知发展规律为依据,促进政治教育螺旋式递进上升,提高政治教育的效果是目前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高中阶段为例,探讨了实现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中阶段;思政课;高中政治;大中小一体化;实践路径
一、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以高中阶段为例
(一)感性认识阶段
首先,“知”方面供给不充足。感性认知是认识的初始环节,在思政课育人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阶段,教师提供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不够充足、育人情境不够生动、育人过程中主客体之间互动性不强,从而使认识初始阶段信息量匮乏,导致感性认知不充足。其次,“情”方面体验不充分。在感性认识过程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知识摄取,进行知识灌输而忽略情感体验过程,从而导致感性认知过程中学生情感体验不深刻。
(二)理性认识阶段
首先,注重形式而轻视内容导致“信念”的不确定。思政课育人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教育引导过程,但在思政课育人中过度地强调形式包装而淡化了理性认识过程中的系统学习,因知识的零散而导致信念”的不确定。其次,主体性弱化导致“信念”的不稳定。思政课育人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不够,理论知识难以内化于心,从而导致信念不稳定。
(三)学生心理发展历程未能均衡
大中小思政课肩负着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基本任务,思政课育人过程也是调动学生知、情、信、意、行五要素均衡发展的过程。当前,在思政课育人过程中,对于知、情、信、意、行诸要素未能充分考其均衡发展,只是片面注重知、情、信、意、行诸要素中某单个要素,更未能在思政课育人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真理性认识)充分融入、渗透知、情、信、意、行五大心理发展要素,从而削弱了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二、实现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的有效路径——以高中阶段为例
(一)构建多元化教育模式
当前,教师的教学形式不够多样化和灵敏化,这样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不能在政治教学课堂中去真正地得到实现,因此教师应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的理念加入课程中,去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高中时期的学生时间比较紧张,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关注热点事件、每天的新闻,所以理解政治知识可能会存在着困难,为了能够精准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开展相应的政治内容前让学生了解国家大事和时代背景,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己的大局意识和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例如:在教学《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部分内容,教学的任务和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理解基本特征以及宏观调控的运用。为了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且能够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通过学习来感悟社会主义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为了能够整合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提升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放映春天的故事来引出改革开放的故事,让学生去了解社会主义市场化建设的大背景和一些时事热点新闻。这样,学生既能够了解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一些热点事件也能够去掌握课本中的知识。设计一体化教学方案,通过全方位、多维度、渗透式的教育模式,学生的大局观念和国家观念也就能够形成。
(二)加强教育一体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坚持教育源于生活,为生活所用,就要坚持将生活中一切可资开发利用的资源引入到高中政治课程教育中来,并与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在有效的生活经验中检验理论的正确性,进而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有效地获取知识,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例如:在学习《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课时,这节课的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存在紧密的联系,学生经常使用货币来购买生活必需品和学习必需品,但是他们对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却没有完全了解。在教学前,教师要认真备课,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研究如何通过解读一些常见的社会现象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职能是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学生比较好理解,但是对于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他们容易混淆。这时,可以展示学生常见的超市价格标签,让学生理解其实价值尺度就是商品没有交换之前,以价格形式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如果这个商品交换的过程正在发生,这时货币发挥的职能就是流通手段了。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解读,已经可以较为扎实地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
(三)探索育人规律,培养时代新人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对各门思政课程认知、感悟、理解和掌握的过程,还是促使学生在思政课中实现知、情、信、意、行有机均衡发展的过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沿着这一逻辑顺序发展而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立德树人理念下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三段五步”育人模式,高中政治教师要积极探索高中思政课的育人规律,促进高中生体悟理论知识、深化理论认知、强化理想信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结语
综上所言,统筹推进思政课一体化是提升新时代法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政治要求、教育规律和实践逻辑,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学段法治教育的协同发展,各学段必须增强一体化意识和整体观念,既要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又要强化各教育要素的衔接贯通和优化整合,促进法治教育一体化工作系统性推进、整体性提升。
参考文献:
[1]周萍.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的内涵、意义及获取途径[J].教学管理,2019(15):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