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钦
重庆市融汇沙坪坝小学校 ,400000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教育理想,我是一名奋战在一线的普通老师,面对“理想”这个崇高的词,我不敢妄言。我就结合王国维老师的三境界来浅谈我这十二载讲台春秋中对教育的一些感悟吧。
一、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个境界就是我初入职最大的感悟。初出茅庐的讲堂新人,什么都不懂,又什么都渴求学习。那时的我是书生意气,有挥斥方遒的热情,却无指点江山的能力。面对学生的教育常常是力不从心。那时的我是一拍而起的“愤青”。教育教学方法积累不够,对学生的顽皮也常常是愤然而头疼的。教育“底气”不足,因怕愧对学生和家长,看了很多教育书籍,如《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给青年教师的忠告》、《跟苏赫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收效甚微。因为经验的积累不光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实践。多少次挑灯夜战,只为一次演讲、一次试讲、一次家长会、一次公开课……那时的我是急于去证明自己的,所以表现的是激进。但是一件事情却让我思考,用如此快的脚步去促自己的成长,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的。
那是一年级的一次公开课上。我在给孩子们上一节准备多时的公开课,课上有领导和老师在听课。我讲得是神采飞扬,孩子们也听得津津有味。我本以为这将成为一节成功的课例时,一个小小的身影却让我内心陷入了焦躁中。那是我们班一名叫小谭的同学。该生因没有受过学前习惯的培养,经常在课堂上做小动作或是睡觉。多次我都是以自己的“狮吼功”把他制止住。公开课前,我还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好好当个乖同学。但是显然担心的还是发生了,他居然在这样的课堂上睡着了。我当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故技重施,冲上去把他“吼醒”。但是看看周围听课的老师们,我犹豫了“如果这样去做,岂不是破坏了课堂的节奏,让好不容易创造的快乐学习氛围一下烟消云散了吗?”正当我迟疑不决时,我想起了一位哲人说过“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我该怎么帮助他又让他乐于加入到班级学习中呢?一个念头在我脑中闪现“游戏唤醒”。对,我何不用游戏环节去唤醒沉睡的他呢?于是我迅速调整了教学步骤,把下一个游戏环节提前了。孩子们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我一个健步冲到小谭前,拉起他的手,笑着说:“来,我和小谭做生字游戏,请你跟我这样读......”小谭揉揉刚睡醒的双眼,看看周围一脸期待的同学,和我真诚的目光,不好意思地跟着我读了起来。这时全班孩子一起加入到快乐的学习中来了。我在心中轻轻松了一口气。这不仅仅是我能继续我的教学环节,也是小谭能在这节课上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有或大或小的收获了。虽然这节课因为临时教学的改变不是上得特别好,但课后我的指导老师却对我课上的处理方法给出了肯定。她说“如何让学生在教育中享有尊严,获得发展,感受快乐,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在我们抬头仰望目标奋力前行时,我们更应该低头看看学生,因为那才是我们教学的根本。
”她的话对我的触动很大,但那时的我自己都还无法获得心灵的轻盈,如何能把快乐带给学生呢?这个境界中,我尽自己的力量去横冲直撞,妄图冲破天光云影,获得质的改变。我常用于漪老师的话勉励自己“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一个境界勾勒出我孤独前行,望尽天涯路的身影。
二、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对教育的执着,让我历经困难但永不退缩,几年后我来到了我教育的第二境界。在这一境界是我教育中最难熬的时期。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对前路又没有太明确的方向。此时的我,面对日新月异的教学理念和无数的突发事件心中是茫然的。我运用习得的一些方法,带领学生在分数的道路上奋起“厮杀”,用全年级第一,全校第一,片区名列前茅证明自己的价值,书写自己的荣耀。看到家长信任的目光,同事们的认可,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全世界。
一次我让孩子们给老师写一封信说说心里话。大多数孩子都是写的对老师的感谢。只有一个学生,我们班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小玲。她在作文本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老师,可以和我们在中午自由活动的时间到操场晒晒太阳吗?”我看着她的信,发现自己确实为了要准备他们的毕业考试,占去他们中午的时间讲课,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好久。看到学生内心的话语,想起他们怯懦的眼神,看到他们的不快乐,我又不停地拷问自己,这是你要的结果,这就是你的“成功”?我有幸读到这么一句名师之言:“教育的每天都是创造,精彩不能从干瘪的灵魂里生长;与未知相遇,让生命打开和绽放。教育是情感的艺术,师者更应是多情之人。”我突然发现我的眼里不应该总看到分数,而应该是生命! 我茫然了,对待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到底该引导他们走向何方?
三、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一境界我是近几年才有所顿悟的。这是一个机缘,我们班转来那么一个特殊的孩子,大部分同学都讨厌他,因为他的傲慢自大,他的不拘小节,他的吐词不清等诸多原因。我也尝试着去用大人的语气斥责过他,但收效甚微。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是为了不教,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是一眼泉水,教是为了引导它载歌载舞地奔向更加广阔的海洋,而生硬灌输和重复训练会堵塞泉眼,让他们从眼神到心灵变得呆滞、浑浊,甚至干涸。我反思自己,是否用了世俗的统一标尺去衡量每个孩子的发展?于是我给予了这个孩子更多的包容,更多的人文教育。在日常小事中培养他获得幸福的能力,做个幸福的人。渐渐的我发现孩子变得开朗、活泼、善于与老师交流了。在他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感谢中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作为教师的我不仅仅是孩子生命中的过客,更要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贵人。我们的教育应该为的是一个个生命的成长,让他们赢得自己的风骨和自在。我这才顿悟宽容和人文教育能唤醒孩子们内心的真善美,让他们产生幸福感,你自己也才会感受到幸福。在这一个境界中我开始学会释然。学会放下执念,放下成人的评判,放下分数,弯下腰和孩子近距离对话。这样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用爱唤醒美好。
时光的打磨,国学大家的引导,自我的参悟陪伴我走过这三种境界。我在三境界中内心的变化,也从最初的愤然到茫然再到释然。勇者无惧,智者无虑,仁者无忧,天生的师者当如此。我们应有强大的内心,雄浑的气场,坚定的信念,不变的坚守,才能在纷扰人世和汹涌物欲中,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常怀慈悲心,渡人即渡己。最后我想引用佛学《心经》中的句子作为结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我的理解是:孩子们来吧,来吧,和我一起到达智慧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