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楚娥 杨梅
公安县南平小学 434318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直把抓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个基础工程、重大战略。所谓“本立而道生”,打好了地基,才会有成就。而“地瓜理论”的运用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无处不在,固本培元,受益多多。
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扩展最终是为了让块茎长得更加粗壮硕大。“地瓜理论”的产生便来自于块茎与藤蔓的关系。“地瓜理论”本质上反映的是一种战略的思维,“不识庐山真面面,只缘身在此山中”一种不囿于局部和自我的大局观、发展观推进了改革创新,促进了合作共赢。其实,早在多年前,毛主席就对地瓜情有独钟,他说:“我们的革命就要像地瓜红皮红心!”现如今,习主席阐释的“地瓜理论”,更是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用“地瓜理论”指导学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再好不过。就拿我校来说,如果整个学校的精神风貌是块茎,全校一千多名师生的个人思想素质是藤蔓,那么,藤蔓的延伸就是一种手段,块茎能长得更粗壮硕大则是要达到的目的。让发展“藤蔓”呈覆盖式向四周扩散,这个“藤蔓”需要“多触角”、“多方向”,够的长,够的远,连接通达,精神之“钙”才能源源不断输入,形成和睦友好、促进发展的共赢“朋友圈”,各个“枝径”紧紧围绕“地瓜心”,即共赢发展的中心,团结创新,种出实实在在的“好庄稼”。
习主席曾运用“地瓜理论”提出“跳出浙江发展浙江”、“跳出中国发展中国”的战略。正所谓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跳出学校发展学校”更能把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跳出学校发展学校”为意识形态工作注入新动力。
跳出学校发展学校。当我们从学校到街道到社区再到诗一般的远方,见校内不所见,闻校内不所闻,定会带来新动力。我们知道,学校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只有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形成良好的立体教育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学校教育,促进学生情感价值观的良好发展。
比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研学之旅、进工厂体验活动、清明节祭扫活动及学雷锋活动等,让学生接受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懂得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立志勤奋读书、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更明确了作为新时代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大家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意识形态的理想信念随着千万条藤蔓的茁壮成长而根深蒂固。
“跳出学校发展学校”为意识形态工作增添新活力。
跳出学校发展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增添新活力,藤蔓必要延伸到家庭、社会。“家校社”齐发力,创新推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深度融合,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明确定位、实现家校社三方有效衔接、互相补位、互相促进的工作格局。“家校社”携手,发挥家庭教育基础作用,多维互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比如成立家长委员会,创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做好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工作。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教育网络,从多个角度、细致入微地在学校和家庭中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邀请一些校外各行各业的专家来校进行深层次的指导。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互为一体,形成了思想道德建设新格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互为补充,不可替代,缺一不可,三者形成合力,才能更好的推动教育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实现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从而更好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跳出学校发展学校”为意识形态工作拓展新空间。
跳出学校发展学校。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学校的意识形态工作理应拓展新空间。藤蔓的无限延伸是一种开放的手段,开放的新空间要跟上新时代新思想。而“网络”就是意识形态的新空间,主阵地。人往哪儿聚,我们的主战场就在哪。学校以班级建立家校QQ群、微信群、公众号等,不仅为家长、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更借此平台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大传播党的声音,巩固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如此“包容、高效、开放”的新空间与意识形态的特征不谋而合,走对了方向,走出了条理。
充分运用“地瓜理论”,把看不见的意识形态变为有形的事物,可看、可触、可品。真正让教师成长为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植入了学生心中;真正把意识形态工作落到了实处。有“地瓜理论”辅佐意识形态工作,犹如锦上添花、如虎添翼。块茎的根茎无限延伸着,那一根根新生的藤蔓和片片嫩叶使人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甘甜硕大的果实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