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1期   作者:司徒耀斌 吴米娜
[导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
 
        
        司徒耀斌  吴米娜
        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 广西 柳州 545500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被列入素质教育当中,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由于农村人口进城务工数逐渐增多,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众多,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本文从我国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出发,探究当前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和方法,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发社会的关注。青少年处于建立身份认同的关键时期,进入青春期以来,心理敏感,情绪波动大,对异性开始好奇,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期。
        一、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农村受限于地理环境的偏僻封闭,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社会问题日益显著,同时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频繁流动,留守儿童等问题也成为当前农村社会的典型现象。生活在这样环境之中的青少年,内心自卑,前途迷茫,父母除了在思想教育上要求好好学习之外,并不能够给予更加具体的心理关怀,因此容易引发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政策层面,为贯彻落实党在十九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要求,国家在 2018 年 11 月 19 日发布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该工作方案中提出了要完善教育系统心理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建设力度。
        在社会层面,近年来关于“校园暴力”“校园恋爱”“青少年性教育”“爱慕虚荣”“青春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新闻频繁见诸报端,引起社会各界激烈争议,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严重性目前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
        在学校层面,在国家要求的义务均衡教育发展中也明确提出要求中小学应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二、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不积极
        农村初中学生存在生活孤僻,内心自卑等问题,普遍缺少与人沟通交流的习惯,什么事情都藏在心里,容易产生抑郁倾向。同时,对于未来充满迷茫,对于改善自身的境遇缺乏主观能动性,容易消沉懒散,不善于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因此,即便是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也很少向外界寻求帮助,甚至直到情况严重到难以挽回的地步,老师家长才意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问题。
        (二)学校引导不力
        尽管加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然而农村经济条件有限,学校领导层面意识淡漠,过度强调成绩的重要性而造成巨大的竞争压力,严重疏忽心理健康的教育,同时农村严峻的社会现实之下,学生纪律散漫,叛逆厌学,物质攀比风气强烈,也客观加重了农村学校管理问题的困难。


        (三)专业人才匮乏
        农村环境偏僻封闭,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很难吸引专业人才深入教育一线开展工作,同时供需严重不匹配,即便是配置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当前情况下,学生也难以频繁与老师进行沟通,造成专业人才闲置,更加深了农村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稀缺。
        (四)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家庭的支持
        在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失情况严重,家长陪伴学生的时间很少。大多数学生都由爷爷奶奶照顾,为隔代教养,溺爱孩子的情况经常发生,教育观念陈旧,无法及时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给予正确的疏导,这也给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三、强化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学校领导对在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切实改善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首先要提高在校领导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水平。只有从管理的角度,对校园心理健康工作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才能进一步完善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体系,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解决农村初中生心理将康教育问题。
        (二)加强学校家长的有效配合
        当代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学校教育是主要内容,但同样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的基础。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切实改善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有必要加强学校家长的有效配合,才能标本兼治统筹兼顾地对当前问题的突出矛盾进行解决。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定期举办心理健康主题讲座
        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形式,应当以课堂为本,讲座为辅,并且深入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氛围,倡导校园正能量,才能大程度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推广到校园生活的细节之中。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
        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讲座的同时,也应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落实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不仅要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办公室或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园地。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培养专业教师力量,面对农村相对有限的教学资源,应当加强现任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组织现任教师参与心理健康学习的培训活动之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发展专业教师队伍。
        (五)在各个学科以及校园文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不仅依赖专业的设施以及专门的课堂,更应该落实到各个学科各个课堂的日常教学活动之中,任课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当关怀体贴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以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结 语
        农村初中学生在青春期中产生的心理问题是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者共同负责的问题,只有通过合理科学的指导方法才能让农村青少年更好地发展。当前我国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并朝着更加专业更加规范的方向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周晓燕.农村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手段[J].情感读本,2020,11:14-14.
        [2]黄圆圆,赖红梅.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8(6):100-101.
        [3]王春颖.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下)》,2019,4:268-2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