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1期   作者:张爽
[导读] 学习兴趣是探索新知识的动力,是开启学习效率的金钥匙。

        张爽
        北京市通州区临河里小学  北京  101101
        【摘要】学习兴趣是探索新知识的动力,是开启学习效率的金钥匙。小学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新形势下新课程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课改,让学生高效地进行学习,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语文、学习、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趣”,即“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莎士比亚也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兴趣是开启学习之门的金钥匙,对于知识的获得起着推动的作用,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产生学习动机,快速地开启效率之门。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文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学习,真正地走进课堂,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倡导的是“生本教育”,即以学生为本,使课堂教学由教师教的过程转变成学生学的过程,让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的活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对语文产生兴趣,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
        我们的教学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者,最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值得广大的语文教师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根据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浅谈以下几方面:
        一、巧用媒体,渲染气氛
        首先,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巧妙使用多媒体,让学生真正沉浸在课堂中。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单一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语文课堂教学依托于文本,枯燥无味的课文中的文字,会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我们可以将呆板、单一、枯燥的文字利用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形式有机组合,图、文、声、形、像并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1.精巧用图,联系生活
        我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风”这位音乐家能够演奏出丰富的美妙的乐曲,我精巧地使用图片,让学生结合生活有感情地朗读,理解“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这句话。 (如图1)
        师:风这位音乐家用手风琴还演奏了怎样的乐曲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柳树叶会发出“沙沙”的声音,你来读;
        像小巴掌一样的梧桐树叶会发出“唰唰”的声音,你来读读;
        春天来了,树叶长得嫩绿嫩绿,女生就是那春天里柔柔的声音,女声齐读这句;
        秋天来了,银杏树叶变成了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发出不同的声音,你们组来读读;
        冬天来了,松树像男同学那样依然挺拔着,发出充满力量的声音,男生齐读。

图1
        在教学过程中,我看到每一个学生都面带微笑,跃跃欲试,想要朗读这句话。巧妙地使用图片渲染气氛,可以让简单的文字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
        2.融入声音,加深理解
        有人说:“声音是灵魂的音乐”。是的,有时候,我们光听一个人的声音,就构成了足够的诱惑力。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融入音乐,也会很好地渲染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如在《大自然的声音》教学中,我巧妙地融入声音,让学生认真聆听,真正感受到了声音的美妙。
        师:我们一起想象小雨滴的奇妙旅程,当小雨滴汇聚起来时,他们便一起唱着歌,从小溪,流向河流,又流向大海,小雨滴的美妙经历,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此时,播放小溪、河流、大海的音乐,学生谈感受。


        师:你听,从淙淙的小溪到潺潺的河流,再到汹涌澎湃的大海,水势真是越来越大,我们的感情也从轻快到激情澎湃。
        音乐响起,学生配乐朗读。
        学生一边听水发出的不同声音,一边看着水流动的不同速度的动态图,这样一来,加深了理解。同时配乐朗读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
        二、情景再现,身临其境
        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中学习,可以让他们更加放松,更加活跃,同时使思路开阔、使思维敏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模仿课文,角色扮演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模拟课文中出现的场景、画面,提供学习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通过展示课文中的情境,渲染了气氛,让学生走进课文,提高了学习兴趣。
        在讲授《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因为小动物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事物,小动物的声音也是学生经常听到的,所以我在课堂上进行了情境再现,让学生们仿佛来到动物园,自己扮演小动物,学小动物的声音。
        师:动物园里也有很多小动物,他们也在演唱美妙的歌曲呢。你听,叽叽喳喳,这是小鸟在唱欢快的歌曲。你还听到了什么?
        谁还想来扮演一下小动物?
        学生扮演小动物,模仿他们的叫声。
        教师评价。
        此时此刻,学生仿佛已经走进了动物园,在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时,感受到了小动物的快乐。在教学活动中扮演小动物的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语文教学。
        2.视频再现,亲身感受
        随着语文教育的改革和课堂多媒体设备的广泛应用,视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为学生喜闻乐见,能够让学生很快地接受,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厨房是一个音乐厅”,我在课上采用音频与视频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师: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听一听,听听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学生听音频——厨房做饭时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师:你知道这些声音都是谁发出来的吗?
        学生看视频——厨房做饭时的情景。
        在观看视频之前学生对“厨房”这个名词毫无兴趣,但是看完视频亲耳听到厨房各种美妙的声音,他们瞬间产生了兴趣,也对我们身边的声音、大自然中的美妙的声音产生了兴趣。
        三、风采展示,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可以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为自己能成为课堂主角而感到骄傲。
        班级风采展示是我们班的特色。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展示学生们的作品。通过展览、观摩,同学们受益匪浅,展出作品的同学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知道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观看展览的同学也深受启发,会向优秀同学学习。同时,班级展示也会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如图2)
        
        图2
        学生们最喜欢课堂展示,这是一次隆重的亮相。课前三分钟,我喜欢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相互欣赏。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也喜欢让学生动笔写一写,然后进行展示。每一次展示都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认真对待学习,随之提高了学习效率。《大自然的声音》的最后一个环节依然是动笔实践、展示自己的作品。(如图3)

图3
        通过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境,展示学生自己的成果,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很活跃的心理倾向活动,如果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兴趣会越来越浓烈,就会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对于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涉及到诸多因素,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长期发展,这样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临河里小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