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云
河南省新郑市实验小学 451150
【摘要】结合“和乐课堂,五趣课道” 的教学模式,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不同的活动,通过兴趣引入,探究感知,动手活动,评价展示,展望拓展五个课堂教学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小学生的线造型能力。
【关键字】线造型 兴趣 探究 活动 评价 拓展
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进行了“和乐课堂,五趣课道”的教学实践。经过我们几位老师的研究将学校的五个教学环节依据美术课的特点进行了改变,形成我们自己的课堂模式,即兴趣引入,探究感知,动手活动,评价展示,展望拓展。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我们在“五趣课道”五个环节的课堂教学中,有了一些经验和做法,下面总结一下。
第一环节:兴趣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上课时,如果选择了孩子感兴趣的题材,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孩子们感兴趣的绘画题材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而且还能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的展示出来,使绘画活动成为孩子表现,表达和展示自我的好形式。
(一)选择易于表现的事物
(二)选择刚刚发生和最熟悉的事物
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事情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引起他们的表现欲望。越是孩子熟悉的事物,越能引发孩子的强烈兴趣。
(三)故事、游戏和动物也是孩子们的最爱
低年级的孩子喜欢优美、有趣、富于幻想的故事,开心、有趣的游戏,活泼可爱的小动物都是很好的题材。对于高年级的孩子,经典的故事也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四)选择的题材要生活化
艺术来源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孩子们创造的题材也要来源于生活,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
第二环节 :探究感知
(一)孩子整体欣赏,初步感知画面。
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决定了当一幅美术作品呈现在孩子面前时,他们首先感知的是这一幅美术作品的内容。从孩子开门见山式的直觉型回答中也可以看出,此时的孩子还仅仅是在浅表层次上的感知,还没有理解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深刻的主题以及所反映的精神内涵。
(二)分层欣赏,深入解析画面。
这一阶段是教师用问题引导孩子对作品进行形式(造型、颜色)思考,以帮助孩子理清思路,进一步加深体验,同时也是学习如何观察、如何比较等形式分析的方法,当孩子对作品的形式有了感受以后,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作品意义的解释了。
(三)整体欣赏,提升画面感受。
经过以上的欣赏、观察和老师的引领、分析、探究之后,孩子的审美判断与刚开始接触作品时的整体直觉印象完全不一样了,他们很快通过教师的引导形成了自己新的解释,为下一个环节打下基础。
第三环节:动手活动
在帮助孩子们提高线的应用能力时,我们也采用了很多有效的方法,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协调手、眼、脑等多个器官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一)几何图形拼组法是一个很好的典型。它是以点、线、圆、方、长、梯、三角、多边形为主体的灵活教学法。孩子们易懂、易学、简便、好用,在绘画应用中发挥很大作用,达到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的境界。
(二)从“儿童写生”开始学习绘画也是很好的方法。儿童学画不单纯是技能技巧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画写生不受年龄限制,儿童和成人都能画写生,只是观察不同,感受不同,绘画技巧不同,画的味道不同罢了。
首先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儿童画画包括成年人刚学画都有一个共性毛病,对着写生物看的少画的多,或者光低头画不抬头看。要引导学生先学会看,才能画。
其次写生的基本步骤要介绍给学生,一是整体观察;二是快速捕捉对象特征;三是寻求最佳入手之处,画出第一笔;四是依次画出对象直至完成;五是补充、修改、完成。
第四环节:评价展示
正确的评价孩子们的作品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将会对他们持续地保持对美术的热爱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对学生作品评价之前,应该先了解一下儿童阶段的绘画特点。儿童阶段所观察到的世界与成人有许多的差异。他们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奇特的,画中所特有的夸张变形,显示出儿童内心世界的天真美,这正是儿童画的亮点所在。因此,我们评价儿童画的标准,就不能用成人美术的规律法则去要求。
评价学生的作品,便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对儿童绘画作品要用正确的准则。教师的评价,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让孩子们知道哪些是优点,哪些是不足,从而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所以说老师的评价十分重要。小学儿童具有很大的潜力,要运用合适的评价方法,使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出来。因此,我们就要正确认识儿童绘画,正确地给予评价,这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良好的效果。
第五环节:展望拓展
每一节的课后都有一个教学环节就是拓展,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也选择了很有特色的作品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一)从作品的表现手法来选择,选择那些形象夸张,色彩强烈,具有装饰效果以及鲜明艺术效果的作品。
(二)从作品的内容来选择,选择天空、海洋等自然景物,以及动物人物室内景物生活场景甚至是梦境,让孩子欣赏,比如齐白石的水墨画。
(三)从作品的种类来选择,美术作品丰富多样,我们在不同种类中选出精品供孩子们欣赏,如油画、水墨画、雕塑、民间工艺品、剪纸、民间玩具等,孩子们领略各种表现技法的艺术效果,并产生动手操作的愿望。
美术活动对孩子们的兴趣,个性,审美与创造性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老师们会更加注意美术技能与创造的协同发展,在遵循小学生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内容,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寻用恰当的指导方法,正确评价学生的作品,使美术课堂真正起到促进孩子个性发展和提高其整体素质的作用,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一种充满着无限童真与快乐,荡漾着无限激情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 刘亚明主编:《儿童绘画成功施教方法》,农村读物出版社,2004年,3页。
[3] 吴萍:《少儿美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第九期,26页。
[4] 陈莉:《少儿美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第三期,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