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1期   作者:王秀娟
[导读] 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四基”之一


        王秀娟
        (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四基”之一,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本文从直接数学活动经验、间接数学活动经验、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意境联结性数学活动经验四个方面结合具体的课为例进行论述,探讨如何通过不同类型课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目标的落实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经验  
一、主动设计、数学活动、数学底蕴
        小学数学中很多知识与日常生活经验直接联系,在教学中很多经验可以从生活中获得,教师如何结合学生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数学教学目标进行主动地设计源于实际生活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察其中蕴涵的数学底蕴,获得相应的数学经验。
        1.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数数时都是扳手指进行的,对于刚上一年级学生还会保留这样数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的利用数的过程,让孩子建立大小观念及基数和序数的概念。
        2.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从孩子最熟悉的教室座位出发,唤起了学生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确定位置,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但由于观察方位、角度的不同,某位同学位置的描述产生了多种方法引起争议,从而产生认知需求。如何才能正确、简明地描述位置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以小组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找到许多种表示方法,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在适时引导使学生认识数对表示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简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介绍数学家笛卡尔创造数对的过程,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3.很多学校会组织研学活动,借助研学活动教学数学好玩中的设计秋游方案内容。(1)导入:我们学校下周要组织全六年级的同学去关中民俗博物馆,了解关中历史,感受民族文化,今天想请大家设计合理的秋游方案。在确定方案前讨论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补充,最后全班汇报交流分类整理出需要调查收集的数据及信息:①费用包括车费、门票费、午餐费、其它费用。②时间包括开放的时间、坐车途中需要的时间、出发与返回的时间、每个景点参观的时间、午休用餐的时间。③景点路线示意图,有几个景点。(学生在结合生活经验交流准备工作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主关键,有序思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2)交流:根据前面的讨论,把要做的准备工作、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设计方案,6人一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设计分工?(学生根据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想策略)。各小组将要做的准备工作、分工与要求记录下来,让大家回去根据相应的分工,实践收集相应的数据教师引导用以下的方法,并强调真实地收集。(?收集方法有:实地.考察针对去过的同学,问问去过的人,网上调查,询问旅行社工作人?员车站工作人员等)(3)总结:全班交流设计方案,什么样的方案最合理?花费少,时间安排合理等。选择其中一个小组的设计方案,组织全班一起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并对方案进行补充和修改的建议,使其更加合理。(4)思考: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都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5)完善:在研学活动过程中,注意我们设计的方案和生活实际的对比,找出不符合实际的方案,进行修改完善,使方案真实可行,为以后活动做准备。


二、创设解决、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活动
        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华应龙说过:“一个人的成败与否,都给他带去了宝贵的经验。”[4]学生亲身参加每一次的数学实践活动,都会学习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些知识和能力都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得来的,并非只依靠做题、背书学会。数学这门学科,需要学生们进行逻辑思维运转的同时,多去进行反思和探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模型。例如:1.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过程中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再利用准备好的方格纸、平行四边形、剪刀等学具小组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经历剪拼的过程,推导出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模型。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活动中,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概括抽象的数学核心素养,而且在参与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促进学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能把这种思想应用到求解其他多边形的面积过程中,数学思维与数学素养。2.在小学阶段较难的鸡兔同笼的问题如:笼子里共有鸡和兔子8只,并且它们的脚加起来一共有20只,请问有鸡兔各多少只?题目给出的数据较小,让学生先用尽量多的方法求解,再组织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方法,教师进行相关的点拨和提示,最终找到解决鸡兔同笼的策略:画图、列举、假设及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应用数学模型解决的问题,如:单价、总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虽然这些问题离实际状况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学生所获得的经验仍然是密切结合实际的数学体验,因此,需要在教师指导开展适当的数学活动,最后以数学建模的方式,获得应用数学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实际经验。
三、专门设计、数学应用、数学活动经验
        由纯粹的教学活动所获得的经验这类活动是具体的数学操作专门为数学习而设计、服务的。它们是具体的形象的,肢体的活动,却是特定的数学活动,对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意义非凡,需要教师充分合理的利用这些活动为学生积累更多、更好的数学经验。例如: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前一天老师布置每位学生都分别剪出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并量出了每个角的度数,课上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填在下面的表格里。请小组成员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合作。各组长进行汇报。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左右。猜想三角形三个内角可能是180°,只是因为测量有误差,所以我们才得到刚才的数据。那么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办法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呢?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折拼或剪拼的方法来看-看三角形的三个角和起来是不是180°,也就是说三角形的三个角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角。师生先演示撕下三个角拼在一起是否是平角,同学们在下面操作进行体验,再用课件演示把三个内角折叠在一起学生也动手操作。通过我们的验证我们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本教学活动通过测量出发经历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在这一系列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数学思想,为后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其实数学学习中很多图形与几何的内容都会用到专门设计的数学操作来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如:三角形三边关系,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和圆的面积。
总结:让学生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认识数学知识的形成、应用中蕴含着数学思想,构建比较全面的数学现实。同时学生在积极思考、合作学习中逐渐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数学探究意识,积累探究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7
2.教育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6
3.教育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1
4.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5.张奠宙、唐彩斌,《小学数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