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五甲
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光明镇联合小学校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也在渐渐融入到每个阶段的教学之中。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怎样更好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已经成为目前大部分教师以及语文工作者一直探讨并解决的课题。此篇文章就是探讨怎样更好的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实,同时详细探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很难主动配合教师积极的完成教学内容,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需了解小学语文也对学生的心智、社交、以及思维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期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根据学生不同状态及时更改教学方法,从而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模式滞后
大部分教师现在还在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于现阶段的小学学生,这会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但是,年龄或教龄较高的教师的时代观念比较落后,对多媒体教学的模式不太擅长,部分会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也只是会借助PPT的自动播放,根本没有将多媒体教学的好处展示出来。同时由于升学的压力下,使得大部分教师只能将注意力集中考试上,学生也成为了考试机器。
(二)教师备课忽略学生
备课是教师教学期间所需要做的准备工作,这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现阶段部分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都是形式化,随机寻找一片适合的教案将其摘抄,当然也有部分教师认真准备资料,思考问题、创设情境,但是却忘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及时了解备课不仅是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抓住学生的心理设计教案,这样才能够实现高效课堂。
(三)课堂教学缺乏互动
部分教师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课堂一直以自身为主体,导致学生只是被动的片面接收来自教师的表达,根本没有行使提问的权利。从而在语文课堂上呈现出教师一人讲述,学生被动的听讲的画面,师生之间很少进行互动。但是语文是一门交流性工具的学科,大部分的知识都是要靠交流探讨完成的,所以教师这种以自身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很快会使学生对学生失去兴趣。
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发散学生思维
长期以来,教师都是以教学观念来开展教学的,同时教学观念也是决定了教学的模式以及内容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是以教学为主体,并通过课堂讲解进行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制约了学生的思维逻辑的发展。
如果一直处于这样的教学模式当中,学生会逐渐降低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不符合现代化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期间应转变教学方法,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采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用科学的方法积极引导与教学,从而使学生快速参与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例如,教师在讲述《咏柳》这首古诗词时,就不要直接将这首诗的主旨、意义、及要表达的思想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需要先引领学生将诗句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诗句中的情境体会其诗词的韵意,如;“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诗词就详细的表达了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城的一样,这充分体现出诗人对柳树的赞美与喜爱之情。由此可见,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中照本宣科的教学理念,积极的发散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二)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结合教学内容创建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例如,在课前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带领学生快速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同时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奠定情感基础。以《桂林山水》课文为例,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有关桂林山水的一系列景观图,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带领学生快速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然后给学生播放简短的视频来介绍桂林山水,让学生意识到桂林山水不仅仅是我国的重要景区,同时还是亚洲地区著名的风景名胜,桂林山水以其自身壮观、宏伟的特点而扬名四海。当学生了解到这些令人振奋的知识之后,一定会更加期待窥探桂林山水的真容,从而彻底的激发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和热情,也有助于教师进一步进行教学。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一直以来,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式的学习是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行为诠释。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树立适合小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观念,发挥教学的引导作用,科学的设置问题作为导向,从而引导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意识,赋予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小学生的表达欲望,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小学语文部编版“寓言二则”中的《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讨论这则寓言带来的生活启示,在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各小组之间来回查看,观察学生们的状态,然后给予一定的指导,但可以束缚学生们思想,教师应尽量让学生们自主发挥,自由讨论,让同学们互相交换观点,促进大家理解,这样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期间,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还需要继续完善,同时教学期间也需积极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可以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法,寻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教师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增加,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这为学生之后的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小学语文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陈良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讨[J].快乐阅读,2016(10):2-,共1页.
[2]韦辉雄.关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探讨[J].读与写(上,下旬),2020,017(004):97.
[3]徐玲娇,裴娟.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与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v.2;No.53(17):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