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树喜
烟台开发区第五初级中学 山东烟台 264006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重点包含了阅读和写作,读写结合则是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和感受语言的魅力,这一过程能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欣赏能力,为写作积累素材,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语言和文字,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加深对文字的感悟和理解,两者相辅相成,达到和谐统一。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分析与研究
引言
阅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出的行为,同时这也是我们进行任何一种学习之前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写作对语文来讲,更是至关重要,所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设计是有必要的。而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阅读和写作的理性结合,即多角度、多层面领悟文章内涵,用理性思维思考文章表意,客观看待文章内容与作者的观点。这类读写结合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理性客观思维极为有效;有助于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有助于丰富学生做题答案的层次,提高得分机率。
一、读写融合的含义
初中语文学科中的读写融合主要包括的是阅读和写作,重视读书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到更多知识。与此同时,通过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明确自身情感,促使其良好掌握写作技巧,让学生在撰写文章时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1]。由此可见,阅读和写作是具有相互作用的。尽管从表面上看,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不同的学习内容,但实际上,二者是有着相互关联的,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素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为学生写作积累素材,提供思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样,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写作,也有利于学生理解阅读文本中的内容,增强学生的阅读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
二、初中语文进行读写教学的现状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的一些初中校园中,开展的语文教学是将具体的阅读和写作环节隔离开来,配备专门的阅读课程以及相应的写作课。学生获得阅读能力通常是基于语文课堂对于教材解析进行培养的,写作则是强调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确定的主题进行篇幅构造。将阅读与写作分成两类课程,两方面内容会严重脱节,阅读和写作优势无法形成互补的局面,并且没有办法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为了更好地保证学生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就强调读写结合教学方式的运用,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进行经验的吸收,使其能快速将学到的东西真正内化成自身的技能,并及时进行运用以及实践,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方式的教学策略
(一)用语言渲染环境
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初中语文教师更应该结合学生的需求,通过语言进行教学环境的渲染,通过激情洋溢的讲述和惟妙惟肖的语言,让学生感受教材文本描述的情境,增强学生的也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语言渲染是创造良好教学情境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清楚这种方法的重要性,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从而增强表达效果和质量。如教师在进行某一篇文章的教学时,就可使用渲染性语言,给学生重现当时的情境,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并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语言渲染、营造情境,感受到不同情景,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出反思,更加深刻理解文章。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字写作能力。
(二)开展名著阅读,提高阅读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总会布置一些名著阅读的任务,如果学生不懂得敬畏知识,不懂通过阅读感悟思想和情感,只是将其作为一项教师布置的任务来完成,则会使得阅读毫无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名著阅读引领学生去欣赏作品中人性的美丑善恶,能够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文学大家的思想和情感,但是过于功利化的阅读目的反而会使得这项活动失去阅读原有的价值和意义,使得学生的文化素养无法通过阅读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教师在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时,不能仅仅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而是要引导学生去阅读,并通过阅读名著有所收获,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阅读目标,然后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
(三)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观察、总结文章
首先,教师必须要充分借助文章来加强学生对作者采用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教材为学生设置的内容都是比较符合他们这个阶段的写作能力和情况的,学生在理解文章的主要含义时,必须要借助一些技巧来揣摩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而且要对文章整个写作思路进行学习和借鉴,这样将会对学生未来进行创作有很大的帮助。第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和积累。学生不会仅通过阅读就掌握大量的优美词句,更需要实践去获得对知识的记忆。有必要的话,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来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类别的内容对所积累的素材进行划分和总结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共同来品鉴文章,这个过程不仅要对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进行学习和借鉴,而且要带领学生积累一些文章当中引用的名人语句。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续写的机会,在文章结尾留出空白,鼓励学生加以补充,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积累的素材的应用。
(四)结合教材根本来进行探索创新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经典以及新颖的段落相互穿插,在这些段落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的了解,选用较为创新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文章段落的探索能力,并且在课堂中为学生建立起展现自我才能的平台,从而使其可以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及根据其自身的认可对文章进行补充。这种在原有文章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不仅能降低片段创作的难度,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为了保证其能更好地顺应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中心思想进行创新探索,学生就要对文章的段落有一个深刻的把握,领悟文章情感,并且了解文章语言表达技巧的使用,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进行创新。这一过程就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加强了学生对写作技巧运用的认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束语
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想要取得理想的“读写结合”教学成效,就需要其具备较强的灵活性,重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将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机结合,促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吴彧.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分析与研究[J].才智,2020(01):6.
[2]李宏.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分析与研究[J].参花(上),2020(01):60.
[3]马文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分析与研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895-897.
[4]温培育.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J].课外语文,2019(34):8+10.
[5]罗筱玲.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分析与研究[J].天津教育,2019(33):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