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第1期   作者:杨苗苗
[导读] 教育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杨苗苗
        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横店小学教育集团南上湖校区(322118)
        摘要:教育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涉及到很多德育内容,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就要渗透德育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美德,实现健康成长。本文论述了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多元评价
        在新课标的影响下,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落实德育渗透,满足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语文教师需要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素材,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一、充分挖掘教材,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首先应利用现有的、最基本的教育资源,即教材。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将其细化在教学计划中,从而有效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例如,有的课文通过叙述英雄人物事迹,歌颂英雄人物的高尚精神,让学生感受英雄人物顽强的毅力、伟大的奉献精神;有的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有的课文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述身边平凡之人的不凡之事,启迪学生做人的道理;有的课文紧跟时代步伐,通过介绍现代科技发展,激发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即使是一年级的拼音教学,也有可供挖掘的德育内容。比如,拼音规则中的“小ü有礼貌,见到j、q、x,要摘帽”,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文明礼貌教育。
二、注重学习体验,激发积极情感
        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的基础上,教师还需掌握一定的德育渗透方法,针对不同的德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或穿插使用多种方法。只有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应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才能恰到好处地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一)情境交融法
        一些教材内容可能对小学生来说相对陌生,有距离感,因而更难感受到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这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音乐或者视频,创设特定的环境,渲染特定的气氛,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例如,在课文《我多想去看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视频,让学生观看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的升旗仪式,使学生埋藏于心的爱国情感随之迸发出来。
(二)自我反思法
        很多时候,课文就是一面镜子,镜子里主人公的所思所行正是学生自己的所思所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导学生“照镜子”,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也不失为一种德育渗透的好方法。例如,《文具的家》一文写到贝贝经常丢文具,橡皮、铅笔往往只用了一次就不见了。

妈妈教育贝贝:你要回家,文具也要回家,因此用完文具后一定要让它们回到自己的家——文具盒里。教师可由此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己的文具是否安全回“家”了,从而教育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三)哲理升华法
        有一些课文故事性比较强,蕴含一定的象征意义。对于这类课文,在讲述经过之后,教师还要进一步引申发挥,不能让学生止步于表面现象,而要深入其中领悟内含哲理。例如,《小猴子下山》一文写小猴子看到桃子就把手上的玉米扔了,看到西瓜就把桃子扔了,看到兔子又把刚摘的西瓜扔了,到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故事讲完,学生可能会取笑小猴子,觉得小猴子太傻,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时候,教师需要一步步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总结道理,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否则只能空手而归。
三、倡导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利用好教学评价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根据学生各自的发展特点及时做出相应的评价。
(一)评价时关注个体差异
        受先天和后天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的发展都不一样,存在一定的差异。语文教学评价应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去评价和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比如,当一个学生朗读的声音比较小时,教师可以走过去摸摸学生的脑袋,亲切地说:“你的朗读很有感情,声音再响亮一点,你就是一个出色的播音员!”听到这样的评价,学生一定会信心倍增,鼓起勇气,放声朗读,。
(二)评价语言要丰富
目前的课堂教学评价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即教师的评价语言过于单一,总是用笼统的“好”“很棒”“不错”等进行评价。实际上,这类评价是无意义的,学生从中不能得到任何有效的反馈信息。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一定要丰富且有针对性。例如,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我多想去看看》中主人公说的话: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可能学生的朗读在情感上还表达得不到位,老师就可以说:“我从你的朗读中感受了主人公的渴望,但这份渴望似乎还不够迫切。”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得知:我读得还可以,老师夸奖我了,不足的是感情上还要再强烈一点,急切一点。第二遍的时候,学生读得很有感情,老师可以赞叹:“这份渴望是多么强烈啊!”老师的肯定和激励一定会让这个学生从此对自己的朗读充满信心,在今后的每一节课上都积极地表现自己。
总之,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利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许传友.润物无声———浅析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之思[J].
中国农村教育,2019(30):7.
[2]    张兰军.浅析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增强语文教学德育功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152.
[3]    宫存苹.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19(25):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