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创新教育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第1期   作者:尹家容
[导读] 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来看,要想提高教学效果

        尹家容
        渠县清溪场镇第一小学  四川省达州市  635225
        摘要: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来看,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除了要对课堂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之外,积极实行教学创新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考虑到小学语文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教学创新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来进行,使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够符合实际需要,达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认真分析现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特点,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积极优化和创新,使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够取得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
        前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就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教学创新,为社会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来看,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阵地,一切教学创新都必须基于课堂教学这一载体来实现。基于这一认识,教师应该制定相应策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并且融入创新教育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优化目前的教学流程、丰富目前的教学内容,最终实现贯穿创新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
        一、创设新型教学流程
        (一)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不断贯穿创新教育、创设新型教学流程,教师首先应该提高对导语的重视度,由于小学生对学习没有准确的认知,也容易出现上课走神的情况,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确保整节课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1】。
        (二)多媒体技术展现教学内容
        当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提起兴趣之后,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利用学生喜欢的教学的方式,及时准确地把教学内容展现出来。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能把图像、影像、音像、动画等形式结合起来,更全面的体现出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多媒体技术,并且把课本知识和多媒体技术有效融合到一起。
        (三)带领学生深层学习知识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完课本知识之后,应该不断拓展和深挖,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课本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学习文章中的简单词汇,分析词汇在文章中的意思,并且要求学生用这个词汇造句,或者说出这个词汇相对应的情境。当学生具备这样的思维和能力只会,就会不断分析课本内容,真正把课本内容学深、学透。
        (四)实现对知识的拓展
        教师在进行拓展时,应该结合课本内容,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使学生通过知识拓展,对课本知识做一个延伸和升华。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寻找拓展素材,上课时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虽然不需要利用课上时间进行学习,但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查询、自主学习,实现知识的扩充。
        当教师对教学流程做了创新规划之后,整个教学过程都有贯穿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4《曹冲称象》一课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过程,由于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学生生活,因此教师应该设计教学流程。首先,教师可以创设情境,通过导语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提问:有人送了曹冲一头大象,你们见过大象吗?知道大象有多高有多重吗?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关于大象或曹冲称象的动画片,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学习完课本知识之后,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分析曹冲称象的具体做法,并且说出关键步骤,通过曹冲称象这篇文章,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更多关于曹冲的历史故事,实现知识的拓展。


        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一)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学习没有准确的认知,因此教师应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不断推进学生的理解和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应遵循创造学习的教学原则,比如在开展教学时采用情景式,为学生创设出比较真实的虚拟情境,让学生迅速融入学习氛围,并且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简单的认知,便于后续教学的展开和推进【2】。
        (二)融入信息化技术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不断帮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教学中,是因为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化知识,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一定要掌握使用信息化技术的方法,不断融入到教学中。
        通过丰富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会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更加积极、全面的学习小学语文知识。例如,在学习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0《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学生对小兴安岭没有准确的认知,教师可以创设情境,通过具体的词汇和优美的语句,为学生描述出小兴安岭的美景,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幻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小兴安岭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与课本知识相对应,实现深层次学习课本内容的目标。
        三、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一)分析学生特点,培养学生思维方式
        对于教师来说,想要顺利开展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学生形成了创新思维,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会事半功倍,而且会发现更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做到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性格特征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上,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了解学生爱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尊重学生的特点,围绕着学生做好创新意识的培养工作,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更强,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需要。
        (三)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需要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来看,创新思维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满足实际需求,应按照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需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师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出发点,就会改变教学流程和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7《海的女儿》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比如让学生从童话的角度出发,分析海的女儿为什么这么勇敢。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海的女儿这个童话故事,自行创作一个相似的童话故事,这能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运用能力和创作能力,最终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从而完成教学目标【3】。
        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它能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流程,从培养创新思想开始,把创新贯穿到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结合个人教学经验,考虑学生实际问题,通过创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推动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正确把创新教育的价值发挥至最大化,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凌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创新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88.
        【2】安云龙.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30):140-142.
        【3】唐艳华.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创新教育[N].贵州民族报,2020-05-20(B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