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侠
陕西宝鸡市眉县第一小学 722300
摘要:课堂导入是小学数学授课的开始环节,有效的导入方式对于老师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在课堂导入阶段,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设置合理的导入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热情,实现授课效果的提升。对此,文章主要从问题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教学、联系旧知导入三个方面来对小学数学的授课方式展开讨论。
关键词:课堂导入;教学效果;小学数学;阶段特点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科的授课方法和模式都有了一定的转变。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数学知识的思维逻辑性比较强,学生有时会难以理解,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将学生自然而然的带进课堂中,帮助学生跟随课堂的节奏,了解课上的重难点,从而为课上的有效学习做好铺垫。所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要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以多样化的导入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促使学生主动走进课堂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内涵与魅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课堂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好奇心强,在课上具有爱玩爱动的表现,如果数学老师的授课方法单一,没有吸引力,学生会很难投入进去,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也会随之降低。而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有节奏的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与探索,所以,老师要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从实际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有效进行课堂导入,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的整体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开展策略
1问题导入教学,引发学生思考
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有效的提问可以迅速启发学生思考,并且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展开自主探索,实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导入环节,老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来进行授课,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实现学习质量的提升和优化。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圆》一节内容的时候,课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圆的特征,学会画圆,并且会用相关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为了引导学生思考,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教学:“同学们,你们知道套圈游戏吗?(出示相关图片)这些小朋友们玩游戏为什么这样站呢?这样站的好处是什么?”由此引出圆形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圆形的站立方式可以确保每位小朋友的目标距离都一样。接着我让学生说一说我们之前学习过哪些图形?生活中有哪些圆形?学生积极回答,我进行点评和总结,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圆,画圆完成后,我找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由此带领学生学习圆规的画圆方法,并指导学生认识圆的原点、半径和直径。然后我让学生思考圆的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通过折纸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认识直径是半径的2倍。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圆和其它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如:无数条对称轴等)由此检验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这样,我通过问题的导入方式,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我的预设下一步一步进入课堂,并有效掌握了圆的相关知识。
2.情境导入教学,调动学生兴趣
情境导入是新课改后的一种重要授课方式,它是指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与之相匹配的场景,调动学生的课堂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实践证明,情境导入的方式对于数学课上效果的提升有积极影响,并且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所以,在日常的授课中,老师可以通过情境导入的方式,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把学生不易理解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有效提升课堂的授课效果。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比的认识》一节内容的时候,课堂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比,知道比和比值的概念与区别。为了调动学生的课上兴趣,我通过情境导入教学:“同学们,王爷爷门口有一块篱笆地,形状是长方形,它的长是8米,宽是5.5米,根据这两个条件,你们能够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预设回答:长比宽多几米?周长是多少?宽是长的几分之几?等等)我把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把表示倍数关系的筛选出来,由此引出比的教学。接着我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阅读后互相讨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我找几个代表提问,然后我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概念,以及比、比值的关系。最后我通过练习题来检测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这样,我通过情境的导入方式,将学生自然而然带进课堂中,对比的知识进行了学习。
3.联系旧知导入,提升学习效果
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的实践性、逻辑性比较强,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关联,而且知识与知识之间也有着递进的关系。所以,在日常的授课中,老师可以通过联系旧知的方式进行导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串联,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方法,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而从整体上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节知识的时候,课上的目标是让学生根据物体方向、距离等条件,来确定物体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能力。首先,我通过回顾旧知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确定位置的知识,谁能给大家说一说?(学生积极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物体的位置,老师这有一张动物园的地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哪些动物吧!”接着我带领学生研究地图,让学生通过找动物的方式,来确定位置方向,并指导学生根据方向、距离确定位置。讲述完成后,我带领学生一起总结这节课的重难点,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这样,我通过回顾旧知的导入方式,为课堂的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小学数学的授课方式有了一定的改进和完善。课堂导入是小学数学日常授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导入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和课上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数学老师,要重视课上导入的方法,并不断进行实践探究,将其运用到日常的授课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实现学有所获,进而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黄平平.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8, 651(31):144.
[2]王彬.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导课艺术[C]// 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