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丽珍
福建省惠安第三中学 福建泉州 362100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地理学科也不例外。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从而使其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最终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核心素养被重视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行不断优化,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探讨
引 言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初中地理教材在人地方面的内容始终坚持和贯彻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观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始终将地理核心素养与教材充分结合,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辅助和引导,逐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宣讲。教师应做到将人地观念和综合性思维相结合,为学生搭建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从地理这一学科的本质来讲,地理不仅涉及各种文化知识、地理现象,同时还包括了各个地区的不同特点和地理位置,但是由于教材内容设计得较为复杂且偏抽象,因此我们通常将地理学科归为理工知识,这也就意味着地理知识的学习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压力。在传统地理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为了提升学生成绩而过于强调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死记硬背,阻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未来的初中地理教学更应该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通过采取创新性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活动。
1 初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组成及意义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充足的地理知识,还有对于人文素养,情感发展的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心理品格,能够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态度,掌握更强的地理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地理的态度,培养对于地理学习的热爱之情,将地理学科知识分为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既能够对于地域知识了如指掌,更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注重人文环境。培养好良好的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轻松,也能够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掌握的地图知识,对于其了解掌握世界动态具有基础作用,学生未来的发展道路也能够更加开阔;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培养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很有帮助,对于构建地理知识体系具有指导作用;学生学习到的人文知识,对于其未来走向社会,处理好人际关机很有帮助。培养良好的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2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策略
2.1 转化教学理念,启迪学生的综合思维
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启迪和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地理这门课程的关键所在,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综合思维,才能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归纳,构建起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但是从目前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实施情况来看,针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启迪,所组织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比较少。不仅如此,绝大多数的教师潜意识里认为在初中阶段没有必要去启迪和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当中,只要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基础的地理知识内容就足够了。
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很难启迪学生的综合思维。面对这种情况,想要借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就要求教师转化自身的教学理念,着重在教学过程中去启迪学生的综合思维。例如,在《世界的气候》一课的教学当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学习和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特征,并试着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资料以及阅读教材内容,从而找出并明确世界各地的气候特征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2.2 践行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符合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因此,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利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生活经验,认真践行生活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引用生活化案例、引用生活化语言等方式,加强教学实践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升地理教学实践的综合性,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地理区域的认知能力。这样有利于教师将抽象的知识放入具体的情境中,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和学习难度。比如,在讲解“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搜索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灾害的案例,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结合这些生活化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某个地理区域容易发生某类自然灾害的原因,使学生具体地学习不同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如突如其来的冰雹会破坏田地里的农作物;台风会造成巨大的社会损失等。在讲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人们在生活中经常提到的“五谷杂粮”的案例,向学生讲解“五谷”是指稻谷、麦子、高粱、大豆和玉米,以此引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另外,教师可以通过“麦要浇芽,菜要浇花”“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生活谚语向学生拓展讲解农业生产的规律,以此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常识。
2.3 建立完善的地理知识体系,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运用地理思维去解释地理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更大的创新性。比如教师教学到气候变暖这一内容时,要给学生讲述气候变暖将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还要带领学生分析出气候变暖的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从地理的角度去分析该问题。然后让学生积极思考如何解决气候变暖的问题,如何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并提出个人的观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使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认识自然环境。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采摘一些植物作为样本,学生在采摘的过程中,能够对河流、高山有更加清楚的认识,而且学生还会自主地加强合作意识。
3 结语
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能够优化教师的教学过程。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提升对地理教学和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增强素质教育意识,积极探究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创新具体的教学方法,兼顾理论知识教学和地理实践教学,推动综合教学的发展,为学生在地理领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培养初中生地理实践力途径探索[J].杭巍敏.新课程导学.2018(01)
[2]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程理念[J].姚新.科技资讯.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