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文化产生积极的管理效能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第1期   作者:刘建军
[导读] 从事学校管理那么多年,追求的无非是创设一种无为而治的境界
                       
        刘建军
        浙江省嵊泗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从事学校管理那么多年,追求的无非是创设一种无为而治的境界,一种洒脱飘逸又有人文情怀的学校文化,管理的过程当然也是学校文化形成、积淀的过程,以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奠定思想基础,但校长还是教师会存在一定的困惑,管理的效能可能较为低下。
        关于学校文化创建中的困惑
        表象一:校长的困惑。在这个教育变革的时代,面对如潮般涌到面前的教育政令、教育改革、教育思潮等,经常感到左右为难,因为教育改革的摸索阶段可能会摆动不定,各种教育思潮又可能相互矛盾对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校没有自己的“根”,站不稳自己的土地,就可能随波逐流,在改革的大潮中迷失自己,视创建学校特色为已任却始终不达终点,最终连特色是何物都茫然。
        表象二:教师的困惑。固有的经验与定势,对教师落实课堂教学改革形成挑战,较高的要求与原有认知水平间的差异,需要改变那些不合时宜的教学行为和价值观念,使之成为科研创新型的教师,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人等。面对此转变,并非所有教师都能从容应对,这需要一个过程,而教师对此变化的惶恐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正悄悄地成为破解学校组织的因素之一,在教育改革面前感到不安与焦虑。
        学校目前所存在的困境促使管理者注重共同营造学校文化行为,它既可以提高学校相对竞争优势,也可以创生出某种状态,阻碍学校进行必要的整体改革和机制创新,所以应借助于改革使学校成员重新聚合在一起,使课程改革充满意义,并使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把握文化内涵与管理效能。
        关于学校文化的内涵及作用
        学校文化是在一定的办学历程中,教职工为追求和实现共同目标而逐步创造和形成的观念形态和文化形式的总和,它包括学校价值观念、教师行为准则、学校章程、“一训三风”以及学校形象等,是全体教职工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从这一理解中我们可以发现,由学校潜在的规范、价值观和传统转化成的学校文化对学校各个成员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并能塑造各个成员的思维、行为和感情,因此,学校管理实践中,如果学校文化不支持变革,不鼓励变革,那么这个学校就不会进步。如果学校具有积极的文化,其规范、价值和信仰重视教育任务,这所学校就能够良性发展。学校文化是学校能否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作为一个管理者,想无为而治,有所为有所不为,就必须创设一种基于平等、尊重、信任的文化氛围,剔除文化中的消极成份,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影响力。
        首先,学校文化可以提升学校管理效率。注重提高管理内部质量,注重教师的岗位绩效,倡导勤勉工作、乐于奉献、不断进步的精神,教师就能获得成功。其次,学校文化可以提高组织的协作能力。要推进组织间的协作和共同管理,教职工之间就可以更佳状态地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并分享有效的实践经验,更好地解决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第三,学校文化可以促进学校的成功转型。

在追求专业、绩效、质量的学校里,教职工们都愿意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追求创新去着力解决棘手的问题,认同并实践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一个学校的文化确实应该去鼓励有意义的创新实践来促进学习和进步,支持深度探索与变革,推崇一种重视目标进步的团体精神。
        关于重塑学校文化中管理者应扮演的角色
        作为管理者,应该会透过学校管理的表面现象敏锐地把握较深层次的问题,找出言外之意,认真倾听学校内的各个成员对学校发展未来的设想及隐藏在他们心底的希望,然后积极思考是否需要改变现状以及如何改变现状,改变有问题的内容,铲除消极的成分。作为管理者应该会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学校现在的文化是什么;应该如何加强原有文化中符合当前学校改革思路的;已经找到了新的专业发展方向,但是应该如何改变或重新塑造学校的文化。其实每个人都是“特定的管理者”,因为每个人在学校文化创设过程中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在用自己的行为巩固学校的基本规范、体现学校的价值取向,支持学校为完成核心工作而不断塑造的具有凝聚力的文化形成。
        要将共同接受的价值信念注入学校文化的每个细节。学校管理者塑造学校文化就像是雕刻者制作作品一样,需要有耐心、有技巧,要对最后的成品做到心中有数。曾经管理过一所学校,把办学理念作为学校文化创建的基点,引导我们的教师确立一个共同的价值信念:关注每一位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发展,在学校的每一个时间与空间内始终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唯有学会做人,才会有学生终身健康的发展。由此,开展的学校人际关系环境建设、学术环境建设、管理文化建设均围绕这一个基点,通过不断的强化、体验、实践,化为每个教职工内在的精神需求,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
        要将仪式感作为培育变革精神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推进“学在思维”课程改革的今天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需要重新塑造仪式感,通过仪式培养一种改革的氛围,或许是专业论坛、主题研讨会、沉浸式研训等等,它可以恢复区域课程改革者的凝聚力,也可以让区域里的每一所学校更加充满改革活力。虽然仪式只是一个过程,一种常规和惯例,但往往为学校管理者所忽视,其实仪式充满了深层次的意义。只要我们管理者组织得当,把握仪式的特殊要素,一定能体现学校的深层次价值目标,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思考什么是最重要的参与者,也让每个人在仪式中体验改革文化的庄严,所以说仪式具有强化学校文化的作用。
        要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文化创建的突破口。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文化积淀的构成要素之一,教师主动专业发展缺失的学校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是难以传播和传递的文化。专业能力是教师永续的发展目标,是一面旗帜,搭起了学校价值观和教师日常教学间的一座桥梁,由此使学校的价值认同变得可测可控,学校必然会创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类机制或措施。在管理过程中结合实际,确定了绩效管理、分类分层的原则,完善一个机制(分层两级聘任)、建立一个评价办法(以绩效为核心的评价办法),启动三项工程(教学能力达标、星级教师培养、课程改革项目管理),确立一个核心(思维课堂教学改革),通过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要将打造的良好团队精神贯穿于学校文化创设的组织架构。俗话说:一个好校长代表着一所好学校。在管理过程中,中层管理者是办学思想的具体执行者,如对他们的管理是纯行政管理方式,肯定会造成中层领导许多的“内伤”;如事必躬亲,不会激励与授权下属,则成为校长的传声筒;如随欲而行,则会造成推过揽功,不顾整体利益,互相扯皮推诿,这样的学校管理效率不高,管理成本增大,“内卷化”扩大,造成了中层领导在塑造学校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狭窄。因此,需要对中层领导提出管理素养要求,要关注细节,以身作则,务实并且积极。通过落实岗位聘任制,分类分层培养,实施学校发展性评价等办法来有效激励中层管理队伍,通过他们的努力加速学校文化创建的步伐。
        作为学校管理者需要推动学校不断前进,也应该去创建一种积极的学校文化,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敏锐发现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弊端,如果学校受累于不健康的文化因素,就应该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文化,如果学校的文化既不利于学生学习也不利于教师教学,就应该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改革,转变成为具有积极意义的教育,让在校的每一位学生接受最好的教育,让在校的每一位教师享受教育的快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