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第1期   作者:顾翔
[导读] 无论是在学生生活,还是其学习方面

        顾翔
        
        摘要:无论是在学生生活,还是其学习方面,地理学科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能引起重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灵活运用问题式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教学策略;作用
        
        面对新的教育形式,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借助一系列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灵活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逐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很多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将地理课堂当成自己表演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只能被动地聆听,跟从教师的教学步伐和教学思路,教师走到哪里,学生跟到哪里。在记忆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未能深入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未能真正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应当采用问题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水平、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深入解读课文内容,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后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在这样的地理课堂中,学生不仅能够占据着主体地位,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标准与要求。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学习状态,未能对地理知识产生疑问,那么教师将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无法借此调整和优化教学模式。此时,教师就应当运用问题式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借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学生无法顺利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那么教师就应当适当调整教学方案,收集和整理学生未能掌握的地理知识。利用这样的方式,可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问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地理知识涉及到较多的领域和方面,而这就意味着教师需结合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设计问题,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1]。教师必须要重视问题的设计,保证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题目内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应当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必要时刻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在真实教学时,教师应当充分利用问题式教学模式,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每一个问题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海底地形及其成因”的内容时,教师就应当明确该节课的教学重点,即学生能够准确判断不同海底地貌的类型,准确把握其形态特征;教学难点在于,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学说解释海底地形,能够了解其分布规律。

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教师需在教学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海和洋的区别是什么?利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准确分别海和洋?”教师需借助这样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海与洋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明确二者的判定指标。只有达到某种指标的情况下,才能将此海底地形称之为海或洋。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此外,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此时教师就可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使学生借助小组的力量完成上述问题,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取长补短,不断优化和完善问题的答案。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教师需结合之前的教学情况继续提出问题:“你认为海的概念是什么?”结合刚才学习的内容,学生就能更好地回答这一问题。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师应当灵活利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运用环环相扣的问题使学生逐渐积累地理知识,最终构建出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采用合作探究的模式
        在问题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回答出不同的题目,而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合理地总结与归纳[2]。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案例设计问题,带领学生一同分析和研究案例,找到其中存在的共同规律。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更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保证问题的层层递进、从易到难,给予学生专项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将总结得到的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与课后作业中。如,在讲解地图的内容时,教师就需为学生展示不同区域的气候图和地形图,并灵活运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借助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因各项因素的影响,学生积累的经验、知识不同,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针对同一个问题将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和见解[3]。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就应当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问题,进行问题的深层加工,从而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教师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借助这样的方式,学生之间能够进行相互合作,激活探讨和学习的兴趣,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城乡内部空间结构”时,教师就可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几个问题:乡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乡村内部空间结构是否相同?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城镇土地利用及功能区的形成是什么?城镇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有哪些?学生需在小组中讨论这些问题,分享各自独特的想法和观点,真正落实取长补短的教学原则。在各小组完成这些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后,小组长应当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提出一些更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加深学生的印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灵活运用问题式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将合作探究与问题式教学模式融合起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出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万法创,刘恭祥.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9,000(004):139-140.
        [2]吴邦海.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践策略分析[J].速读(中旬),2019,000(010):65.
        [3]朱海珍.谈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开展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