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婷
常州经开区小学
【摘要】当今信息化日渐凸显的社会,孩子们对媒体越来越不陌生,可是如何让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真正的实现学习的功效,平板和平台的使用是否能够让课堂加分呢?这值得令人深思。
关键词】光绘、平板、FV-5、平台
【正文】
苏教版五年级下第16课《用光来画画》是一节光听课名就很有趣的课,课型属于“综合探索”,所涉及的内容新颖时尚、所涉及的工具新奇复杂。教材中提供的教具参考为专业相机,这对于普通的随堂课堂、大众的学生来说显得专业而又局限,如何将专业的难度降低,又能让学生们个个都能参与进来,让本课成为一节大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需要仰望的课?我们尝试引进信息技术设备——三星平板;我们尝试探究日渐普及的APP之 Camera FV-5;我们尝试挖掘简易操作的UMU平台;三者的结合是否能顺利的完成本课,有效地解决重难点呢?在此,我们想与大家一起研究与分享。
基于教材与实际情况,我们先对学习者进行了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在日常生活中平板的运用比较普遍,但他们对平板的深层认识与运用还不够深,引导学生去探索平板的新领域,让他们感知艺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验不一样的美术历程。对教材的重难点进行了实际的调整:教学重点定位为了解光影绘画并尝试结合信息技术用光画画。教学难点定位为不断尝试拍摄,总结光绘摄影的技巧,把握光绘要领,创作出有趣独特的光影作品。
一、基于平板尝试初建
1.用时尚引注意
抖音是一个以飞速受到男女老少欢迎的软件,在准备本课时,我们老师也拍了一些光绘的视频传至抖音,也找了一些比较有趣的光绘作品,最后选取了一段比较精彩(抖音排名靠前),又有教育意义,又契合本课主题的视频作为本课的导入,学生们一看今天是看抖音排名靠前的作品,注意力一下就集中起来了。从而顺利揭题,拉开本课的帷幕。
2.以APP替单反
在带领学生欣赏大师的光绘作品、探究完光绘与手绘的差异之后,我们尝试了一个小练笔——效仿大师拿手电筒画画线。要拍摄光绘作品,专业的单反相机加上三脚架是最好的工具啦,可是这在普通的课堂上却不可能实现,一来价格昂贵,二来教室没有那么大的空间,三来专业的相机学起来费时费劲。平板能否代替它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发动学生一起做了尝试,我们试了许多的拍摄软件,最后筛选出了Camera Fv-5,这款APP可以代替单反拍摄光绘作品,而且它简单易学,对于学生来说,可以熟练操作拍出光绘作品。
3.得组合促创作
在作品赏析,后,本课的另一个重点也为之解决了,接下来学生们便蠢蠢欲动,想要大展身手了。在拍摄之前,教者先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协商要画的主题以及选用哪种方法,并给出小提示,在创作之前可以画画草图定下构图;拍摄时,可以借助桌子或者身体稳定拍摄器,给自己寻找最佳创作位置,小心不要让其他光源干扰你的画面。有了拍摄提示和绘画技巧两大法宝,同学们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创作作品中去。
二、基于平台突破课堂
1.自主选择更开放
光其实遍布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有自然界产生的光,有城市之光,有艺术家用光创作的静态作品、动态作品......结合UMU平台,我们尝试引入更多的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光之美有很多形式,同时,平台上的点赞,教者及时收集数据反馈,得出本班同学对哪一类形式光的作品更感兴趣,为后面的弹性开展本课提供了有效地数据分析。
2.尝试自学再巩固
UMU平台的介入,学生们之间的相互欣赏作品就不受空间的限制了。在第一次小练笔之后,同学们将自己的拍摄作品传至UMU,全班同学滚动相互浏览作品,在此过程中,已经拍摄成功的同学可以帮助没有拍成功的同学指出问题,没有拍摄成功的同学能看到自己的问题是属于哪方面的。在这个基础上,播放微视频《拍摄小提示》,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学习,目标更明确,效率更高。然后让学生用现学的拍摄小提示再次尝试,并上传作品至UMU,对比自己前后两次的作品,大部分同学的拍摄有了进步,浏览全班同学的第二次作品,发现大部分的学生没有了不知所措的样子,知道该怎么找位置,该怎么配合。自此,本课的重点之一也得到了有效地解决。
3.聚焦主题促创作
“看了他们的光绘作品,你们想来试试吗?在试之前,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们创作的主题是什么?准备如何分工?创意之处在哪里?”以大问题式的抛出,让学生能更加聚焦的思考,以此,学生很快的就有了灵感。“我们创作的主题是吃冰淇淋,一个人摆动作,一个人安排我们位置,其他同学负责拍摄。创意之处在于,冰淇淋是画的,但是吃这个动作,我们借人来完成,用了绘画技巧中的巧借外物。”聚焦了主题之后,学生们对于自己创作的作品更加心里有数了。有的是利用绘画技巧来完成作品,有的是对光绘形式很感兴趣,想要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完成作品之后大家以组为单位及时的上传至UMU,并浏览点赞,评选出“最佳实力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团队奖”。平台打破空间的限制,使同学们的评价更加聚焦,使同学们对于本课所学的知识更加明确。
三、基于两“平”提炼感悟
1.安卓系统也给力
在上本节课之前,我们也踌躇了很久,摸索了苹果系统和安卓系统,在安卓系统里找到了契合本课的教学APP,十分欣喜,大大得降低了本课的难度,学生在学习、操作、使用时,都十分的顺利。随时的无线投屏,将学生的摄影作品,上传对比,直观有效的对比,使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收获满满。
2.平台打破空间
在第一次执教时,我们只发现了安卓系统的机子很适合本课;在后来的执教过程中,我们又加入了UMU平台,那真是如虎添翼了,同学们随时可以相互欣赏到大家的作品,并且教者可以收集到同学们的点赞数,可以及时的收到同学的反馈信息,这对于有效灵活地推进本课提供了大大的帮助。而且最后的评价也更加聚焦,以三个维度,同学们将创作的作品分成了三大类,其实是以不同的角度欣赏不同的作品,便于相互吸取经验。
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正如本课的难点“不断尝试拍摄,总结光绘摄影的技巧,把握光绘要领,创作出有趣独特的光影作品。”在要求、鼓励学生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我们教者在备本课时,也真的是在一遍一遍不断的尝试,教育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信息技术下的教育变革更是如此,唯有一次次的理论学习、实践尝试、经验总结,我们才能有进步,才能更往前一步,看见未来的曙光。正如本课最后的总结与拓展,教者作了这样的小结:今天我们在有限的空间里,体验了一把新的艺术创作,用光绘制出了我们心中的美好,老师觉得,和毕加索大师相比,今天我们又有了新的突破,不用专业繁琐的相加,借助APP,用平板或者手机也可以实现有趣的创作。再而引导学生关注到生活中去:其实,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城市建设者,光就是他们的劳动工具。他们用光来画画,绘制出了城市的美好蓝图,他们更是用青春和汗水,为我们编制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中国梦。相信我们的城市会越来越好,相信我们的同学会以此为契机,跟随前辈的脚步,将中国梦延续。
教育是条漫漫之路,契合当下社会背景的信息技术在一次次摸索、一次次的突破之后,相信我们会离教育理想越来越近,如何让信息技术切实融入各个学科,为各个学科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这是我们不断尝试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A].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A].高等教育出版社
[3]胡莉莉.《浅述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 魅力中国,2009, (33) .
[4]罗焱.《浅谈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合开发利用》[J]
[5]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