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家园,呵护大宝的“玻璃心”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第1期   作者:韩秀红
[导读] 小帆是是一个品学兼优、兴趣广泛的男孩,是个老师喜欢

        韩秀红
        嘉善县实验小学  浙江嘉兴   314100
        【摘要】:一篇周记,发现端倪
        小帆是是一个品学兼优、兴趣广泛的男孩,是个老师喜欢、家长放心、众人交口称赞的“邻家”好孩子。可最近我发现他有些不大对劲,往日上课时的精气神没了,晶亮的眼神黯淡了,有时甚至有些迷离。同学也反映一向人缘颇好的他,最近时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稍不称心就迁怒旁人,以至于同学都不敢接近他。发现异常后我曾找他谈过,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事情,他却否定说“没事”。周末,批改周记时,意外地发现了问题的症结。他在周记中写到:“我讨厌他!自从有了他,一切都变了。他笑,大家跟着他傻傻乎地笑;他哭大家围着他团团转;他病了,全家都紧张到不知所措……没有人关心我,甚至没有人在意我的存在。我感觉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看着大家因为他的一句不知啥意思的话开心地笑得那么欢,我恨不得掐死他!”读罢周记,我恍然大悟,原来都是二宝惹的祸。与此同时我又十分惊愕,小帆怎么会这样讨厌弟弟,甚至会产生这样极端的想法?他的心中积聚了多少“恨”啊!
【关键词】:二胎家庭 父母教养 个案
案例诊断 旁敲侧击 摸清底细
        为了弄清楚事情的原委,我找来了小帆,想和他谈谈,可是他却闭口不言,最终丢出一句“我就是随便写写的”。看起来小家伙心里筑起了防线,并不想旁人走进他的心理。之后我又找了他的小伙伴,从他们口中了解了一些情况。有了准备之后我约小帆到操场散步,边走边谈,终于摸清底细:
1.专宠不再,心生困境
        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家中所有大人就围着小的转,潜移默化地给他灌输了唯我独尊的观念,“我是独一无二的”“一切都以我为准”……这种想法逐渐形成,而家长疏于及时引导,以致老大的排他性渐强。随着二宝的到来,让原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骤然成了哥哥姐姐,成了被家长“忽视”的大宝。这些感觉被“夺走了爱”的大宝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不少心理问题。小帆家也是如此。弟弟的出生意味着小帆多年独生子女的身份结束,保持了多年“以自己为中心”的家庭结构被打破了,从此,万千宠爱都要有人来分一杯羹,他的心理困境油然而生。
2.无暇顾及,关注不够
        两个孩子的家庭,很容易出现父母的爱分配不均情况。加上父母精力和时间有限,小宝年龄尚小,需要特别照顾,势必会占据父母更多的精力,大宝有意无意被疏忽。小帆弟弟的到来,让爸妈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新生命上,因为生活的骤然忙乱,导致对小帆的关怀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小帆内心觉得,是弟弟的出世才导致父母对自己的爱减少了——平日一向是睡在爸妈房间里的,现在却要让他独自一人一间房,他的位置变成了弟弟的婴儿床;以往他考试考好了,妈妈总是比他自己还兴奋,现在他比赛获奖了,妈妈也只是“淡淡”地夸了两句……而弟弟开口说了一句“不知道什么话”,妈妈就兴奋得大喊大叫,“恨不得全世界都听到”。他感觉有了弟弟父母再也看不到自己,父母爱的缺失,让他对二宝心生怨怼,产生负面情绪。
3.无心之失,埋下祸根
        许多家长平日的言行,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话,也从小给了大宝暗示:“爸妈挣的钱都是你的”“家里房子都是你的”“好吃好玩的都是你的”等等。久而久之,大宝的心理就会渐渐养成独占的想法,认为父母的一切理所应当都是自己的。而很多的亲戚朋友还会逗大宝:“不能让妈妈生小弟弟哦,要不,以后好东西就不是你一个的了。”一些大宝是女孩的家庭,更是有人会对孩子开玩笑:“有了弟弟,家里的财产就都是弟弟的,你就得嫁出去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说的人多了“三人成虎”天长日久,大宝就难免会排斥二宝,产生抵触心理。

小帆亦是如此,觉得爸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弟弟,连爸爸辛苦加班,都说是为了“挣奶粉钱”。
案例解决:多管齐下,春风化雨
        根据小帆的情况,我及时地和他父母进行了沟通,共同分析小帆心理和行为偏差的原因,探讨解决的办法,和他们达成了共识,家校联动多管齐下。
1.梳理困惑,搭建沟通桥梁
        小帆的问题出在父母与之缺少必要的沟通上。弟弟出生后,父母疲于应对各种事务,没有很好兼顾到小帆的心理。我来到小帆家,和他父母一起与小帆谈心,引导小帆说出心中的困惑与不满。同时让父母为他解惑,告诉小帆从未因为弟弟的到来而不爱他:让他分房睡,是怕弟弟晚上哭闹影响了小帆的睡眠;“赚奶粉钱”只是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意思是要努力工作,为自己的孩子(包括小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小帆跟爸爸姓,弟弟跟妈妈姓,只是因为爸妈都是独生子女,为兼顾到两家长辈,并不是因为妈妈更爱弟弟……父母也为之前对小帆的疏忽向他道歉,并且承诺接下去爸妈会分工,尽可能多给予他陪伴。只是弟弟还小,不会走路、不会吃饭,肯定需要妈妈更多的照顾。小帆也表示理解,并且接受。
2.品读美文,传递价值观念
        小帆是个热爱阅读的孩子,针对这一特点,我给他推荐了一些有关如何和弟妹相处的文章。如《跟屁虫》《我当大哥哥了》《不一样的卡梅拉》《藏起来的礼物》等。通过学习相关的美文故事来帮助他了解两个孩子如何友好相处,懂得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学习别人是如何当一个好哥哥或者好姐姐。和他一起看绘本故事《换弟弟》,让他思考,假如他像卡洛琳一样,有机会换弟弟,他愿意换吗?为什么不愿意换?让小帆主动说出弟弟的可爱之处,明白原来弟弟的到来给他们家带来了那么多快乐。
3.书写心声,宣泄不良情绪
        引导孩子把负面情绪宣泄出来,说是一种方式,写为一种好方法。我鼓励小帆不开心时通过日记、书信等形式,把心中的烦恼写下来,使他焦灼的情感寻找到一个宣泄出口。我适时的批注、回复,从细微处循序渐进地帮助他消解焦虑情绪。同时,我还请小帆注意观察弟弟,可以以弟弟为题材,写弟弟是怎样哭、怎样笑、怎样吃东西的……随着观察的深入,小帆日记里的牢骚少了,相反地描写弟弟生活点点滴滴的美文多了:他发现了“小婴儿真是好有趣”,“他吃饱躺在婴儿床上,咿咿呀呀的不知道说些什么,他居然会自娱自乐呢”……在小帆眼里弟弟俨然成了一个小可爱家里的开心果。
4.抓住契机,重修母子亲情
        我和小帆妈妈交流,弟弟刚出生,非常需要妈妈照顾,但是这种照顾以生理需求为主,而小帆需要的是心理抚慰。建议妈妈平时可以让小帆共同参与照顾弟弟的日常事务,同时“有意无意”地可以和小帆说说他小时候的事情。温暖的回忆会给予孩子最重要的安全感,也会让孩子了解体谅父母养育孩子的不易。当时适逢小帆参加“新时代好少年”的评选,抓住这个契机,妈妈从准备演讲稿、制作PPT,到亲临现场观摩,一路给予小帆指导、陪伴。最后小帆成功当选市级“热心公益好少年”更为重要的是重修了母子亲情。
案例反思:家校联动,悦纳手足
        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个小帆这样的孩子,因为二宝的到来因为父母的疏忽,感觉被“夺走了爱”,进而产生焦虑不安,逐渐暴露出不少心理健康问题。如何有效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双重作用,细心呵护大宝的玻璃心,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家校合力运作策略,结合开展专题家访和家校互动等活动,适时地向孩子传递正确价值观,使每一个大宝都能正视自己身份的转变,逐渐学会悦纳弟弟妹妹,助推大宝们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庄世青 长子女对父母养育二胎意向的态度分析 心理月刊 2020.1501 42-43
[2].闫瑞 二胎家庭中大孩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课程教育研究 2019.11 188
[3].刘微微 浅谈“二胎”时代下的家庭教育 文理导航(下旬)2021 1.29 86-88
韩秀红 女 1969.3 浙江嘉兴 嘉善县实验小学314100 本科 小学语文教育 学生心理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